养殖现在不再是很单一得了,现在我们不仅仅满足自己的营养,还去欣赏它们,现在有很多供我们欣赏的动物,水貂就是一种。不过喂养水貂容易犯三症。
一、腹泻
腹泻是一种对狐貉貂危害严重的病症,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和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极高。据某养殖场几年来的统计表明,因腹泻死亡的水貂约占死亡总数的75%~8l%.在生产实践中,控制水貂、狐狸腹泻性疾病,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病因比较复杂,确诊困难,易造成误诊;而且消化道内有益的微生物也在治疗过程中被抑制或杀灭,使正常微生物群的平衡受到破坏,因而久治不愈。此外,应激因素诸多,导致病情急剧加重,从而大大增加了该病的死亡率。
二、阿留申病(Aleution病)
阿留申病(Aleution病)是水貂特有的一种病程进展极为缓慢的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的主要表现是浆细胞[(plasma cell),又称效应B细胞。]增多,血清中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能预防传染性肝炎,预防麻疹等**性疾病感染,治疗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与抗生素合并使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性和**性疾病感染的疗效。]增高、持续**毒血症[病症概述**血症(viremia、virusemia)当**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引起**血症,随后可侵入全身**或中枢神经系统;亦可由**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肾小球性肾炎,伴有母兽生怀显着增加和秋冬季节的大批死亡。
本清早发现干1946年,美国、加拿大、瑞典、丹麦、前西德、前苏联和日本等国家已证实有本病存在。长期以来本病被认为是一种遗传性疾病,1962年被证实为**性传染病。
l、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一种**。主要存在于感染水貂的血液、血清、骨髓、脾脏、粪尿和唾液中。感染组织的无细胞滤液和离心沉淀沉渣都具有传染性,可在水貂中继续传代,亦可在水貂肾和**细胞培养中繁殖。从感染水貂的脾制得的DNA具有传染性,而且DNA酶可使之失活。可见本**是一种DNA**。本**对热的抵抗力很强,常用的消毒药要作用较长时间才能使之失去活性,在PH2.8--10均能保持活力。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沉淀试验等血清学方法均不能证明病兽血清中有与本**发生反应的抗体。用病兽的血清注射健康水貂可复制本病,但此种血清若除去两种球蛋白则失去传染性。在血清中**是和丙种球蛋白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即使有抗体存在也是和病原相结合的。
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本病主要感染水貂,对其他动物的感染情况尚不清楚。有人报道雪貂中有类似疾病存在,而且人工感染时雪貂也能发病。水貂易感性[易感性是指人和动物对某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感染受性的大小,是指—由遗传基础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但水貂的遗传类型与对本病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蓝色和**彩貂发病率较高,而黑色和其他颜色较深的水貂的易感性则低得多。这两类水貂不但发病率高低不同,而且育成率和成年后的不妊娠率也有很大差别。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大增加。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兽和带毒兽。**长期存在于患貂体内,并从尿、粪和唾液中排出而污染外界环境,经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健康水貂。另外,考虑到本病有长时间的持续**毒血症存在,通过节肢动物媒介传播也是可能的。有人报道治疗和预防接种时针头污染可引起本病流行。此外,还可发生垂直传播,即感染母兽可将病传染给仔兽。本病传入貂群开始多呈隐性流行。随着时间延长和病兽的累积,表现出地方流行性,造成严重损失。
3.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经胃肠道外途径接种,血液中出现丙种球蛋白升高的时间平均为21~30d,自然感染的潜伏期更长,有的可达1年以上。 临床表现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表现为食欲减少或丧夫,精神沉郁,逐渐衰竭,死前出现痉挛。病程2~3d.慢**例主要表现为极度口渴,食欲下降,生长缓慢,逐渐消瘦,可视粘膜苍白、出血和溃疡,排出煤焦油样粪便。病貂严重贫血呈恶病质状,后死于尿毒症。病程为数周。
4.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血液变化主要表现在浆细胞增多和血清丙种球蛋白量增加。丙种球蛋白可从正常貂的1g/100ml血清,增至4~5g/100ml. 剖检时可见到肝、肾、脾肿大,肾呈点状出血,或有散在灰白色斑点。所有脏器呈明显的浆细胞浸润,常在血管周围形成袖套。有肾小球性肾炎。重症肝有坏死灶。
5.诊断 由于本病在临床上主要是经过缓慢,表现衰弱、消瘦,有时口腔出血,不易引起注意、因此,根据本病在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须通过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方法是在貂的后肢趾枕区采血分高血清,取1滴血清置载玻片上,加1滴新配制的兽戈氏碘液混合,在1一2min后观察反应。如为阿留申病,则因血清中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发生改变而出现暗褐色的大块絮状凝聚物。本试验虽不是特异反应,但方法简单,效果确实可靠,仍不失为一种好的诊断方法。
6.防治 本病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为了控制本病,每年应做两次免病电泳试验,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对流免病电泳法,一次在选定种兽时,一次耷配种前。将阳性患兽隔离饲养,到打皮期淘汰。只有双亲都呈*性的幼兽才能作种用。由于本病的带毒期长,引进种兽时应长期隔离观察,*性者方可合群。
三、水貂**性肠炎
水貂**性肠炎是以出血和坏死急剧下痢,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牲的急**毒性传染病。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数病貂转归死亡,造成损失。这是世界公认的危害水貂养业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病原:本病的病原体为细小前几天毒科、细小**属的水貂肠炎**。本**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耐受66摄氏度,三十分钟组织和粪便,在冷冻状态下,一年毒力不下降。**对胆汁、**、氯仿等有机溶液和胰蛋白酶有抵抗力;煮沸能****;0.5%甲醛或苛性钠溶液,在室温条件下十二小时失去活力。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综合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大批发病和急性传染,高度腹泻并在稀便内发现粘膜圆柱,白细胞显着减少小肠病理切片上皮细胞增大,空泡变性包涵体出现等,均可作为断本病的依据。琼脂凝胶扩散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可准确诊断。
治疗:对**性肠炎,目前尚无物资疗法。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菌素生素和磺胺类治疗。
防治措施:患过**性肠炎自愈的水貂呵获得长期的免疫。但它是危险的传染源,预防本病好的的办法就是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