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疫病的防治,要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时做好狐场的管理,防止疫病从饲料、饮水及外来兽带入,加强病原的监测及预防接种,把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下面介绍一下狐狸疾病的防治。

狐狸疾病的防治

(一)犬瘟热[犬热病一种犬科动物的疾病,根据国家农业部于2008年12月11日公布的动物疫病名录统计,犬瘟热属三类动物疫病,主要感染犬科动物,传染渠道主要是通过与病兽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空气或食物传染,不属于人畜共患病。]

狐狸疾病的防治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引起的急性、慢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多种肉食动物均可患本病。幼龄动物易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犬瘟热传染源病犬、病狐及其他带毒的动物。通过接触传染,特别在狐配种期,跑狐等频繁接触相互传染。本病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夏季犬瘟热常爆发于断*的幼狐中间,开始不易被认识,直到秋季大批发生才能获诊断,从而造成严重损失。

犬瘟热临床症状自然感染时,银黑狐[银黑狐是赤狐的一种基因突变种,属于食肉目犬科,起源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经过一百多年的人工饲养训化,已经成为人们养殖珍贵毛皮动物的主要品种。]、北极狐的潜伏期为9~30天,有时长达3个月。在一些病例中出现本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银黑狐和北极狐开始体温升高(40℃~41℃),持续2~3天,拒食、少食、呕吐。鼻镜干燥,并出现龟裂。在疾病的2~3天开始,先是浆液性、后是黏液性,后是化脓性结膜炎,定期不定期从鼻腔内排出透明液体,有时转为黏液性或化脓性鼻炎。

犬瘟热的防治接种**,建立健全狐场的兽医卫生制度,及时对发病狐进行隔离、处理、淘汰。本病没有特殊的治疗药物。办法是隔离病狐,加强饲养管理,降低谷物饲料的比例,增加易消化的鲜肉、肝、蛋、*等以保证病狐营养。同时用其他药物对症治疗。

(二)狂犬病[狂犬病(rabies)是狂犬**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狂犬病是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并以系统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急**毒病。**通过咬伤传递给毛皮动物,终以呼吸麻痹而死亡。

狂犬病临床症状狐狂犬病与狗一样,大体可分为三期。前驱期。狐短时间沉郁,运动不明显。兴奋期。高度兴奋,攻击性增强,咬、扒、撕遇到的一切物体;自体损伤,拒食,不饮水,长期**;流涎增强,腹泻。麻痹期。后躯摇晃,后肢麻痹;体温下降无意识躺卧,肌肉高度痉挛,后死亡,银狐病程3~6天。

狂犬病的防治防止狗、野兽进入狐场,加高围栏和围墙,使狐场与外界隔离。不允许把野生兽抓来直接放入狐场。狐场工作人员(工人、职员、兽医、技术人员)要进行狂犬病**的接种。防制狐场发生狂犬病后,要实行**,并及时向有关卫生部门报告疫情。

严格杜绝病狐跑出狐场。对狂犬病死亡后的尸体及可疑尸体一律烧毁。对临床上健康狐实行紧急接种。被患狐咬伤的狐在不超过8天的情况下允许接种。做好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措施。从患狂犬病的后一个病例死亡算起,经两个月后取消**。

(三)李氏杆菌病

李氏杆菌病是以败血并伴有内脏**和系统病变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是狐场易发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是李氏杆菌,该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抵抗力(Resistibility),是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秋冬季在土壤内能保持5个月以上。在麸皮内保存5个月到1年。在组合饲料中保存10个月,皮张中保存60~100天,而不失去活力。

李氏杆菌病传染源病兽和以病畜的肉作为饲料的家畜和家禽。传染途径是经饲料或饮水由口腔进入机体。维生素缺乏、蠕虫病及其他疾病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饲养管理**,都是发病的诱因。本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但常发于春夏季。

李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幼狐表现沉郁与兴奋交替进行,部分或完全拒食。兴奋时共济运动失调,后肢摇摆和不全麻痹。头部、颈部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肌肉震颤,颈部弯曲,有时向前伸展或向一侧,或向后仰头。采食饲料时出现颈部的痉挛性收缩运动,从口中流出黏稠的液体。常发结膜炎、角膜炎、下痢和呕吐。在粪便中发现淡灰色黏液或血液。幼狐从出现症状起7~28天死亡。成年狐除上述症状外,还发现有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

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对症治疗。另外改善饲养管理水平,加强营养,在此基础上,在饲料中混入新霉素(每只量为1万单位),每日饲喂三次,可有好的效果。

李氏杆菌病的防治患病狐一律隔离,对病狐污染的笼子用5%克辽林或来苏儿,2.5%苛性钠消毒。地面清除干净后用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消毒。防止啮齿类和野禽进入狐场。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对羊、猪副产品用前进行细菌学抽查化验,发现后不能饲喂。好对饲料煮熟后饲喂。

(四)巴氏杆菌病

狐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毛皮动物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败血和内脏**出血为主要特征,常呈地方性流行。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本菌抵抗力不强,50℃时30分钟**,58℃20分钟**,70℃~90℃时5分钟**,煮沸立即死亡。但能耐受零下70℃冷冻而不死。各种消毒药能很快**该菌。

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本病多呈急性经过,一般病程为12~72小时,个别达5~6天,死亡率30%~90%。银黑狐突然发病,食欲降低至废绝,精神沉郁,躯体摇摆,并伴有呕吐、腹泻,在粪便内带有血液和黏膜。迅速消瘦、体重减轻。当神经系统受到侵害时,伴有痉挛和高度收缩的咀嚼运动,神经高度紧张而死亡。心跳、呼吸频率升高,体温波动于40.8℃~41.5℃。

巴氏杆菌病的防治饲养管理,排除可疑饲料,投给新鲜易消化饲料,如鲜肝、*和蛋等,提高机体抵抗力。治疗注射抗家畜巴氏杆菌病高度免疫的单价或多价血清,成年狐皮下注射血清量为20~30ml,1~3月幼狐10~15ml。对症治疗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也有很好疗效。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5~10万单位,链霉素每千克体重3万单位,土霉素每千克体重2.5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3次,连续7天。

饲料严格检查,特别是禽类副产品,一经查出,坚决淘汰,对可疑的要煮熟后饲喂。定期消毒,严防鸡、猪入场。对疫区内的狐要进行特异性预防接种。本病发生时,及时清除可疑饲料,换以新鲜饲料。对病狐和可疑狐立即隔离治疗。污染的笼具和食具,场地要严格消毒。死亡后的尸体要深埋或烧毁。

(五)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狐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脾脏肿大,皮下和浆膜下结缔组织出现浆液性出血性浸润为其主要特征。病原体和家畜及人的病原体一样均为炭疽杆菌。本菌在病原菌中为大型杆菌,其抵抗力不强,75℃时1分钟即可**,一般消毒药很快**。但形成芽胞后的杆菌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在干燥条件下于140℃经3小时,煮沸经10~15分钟,110℃高压下5~10分钟才被**。

炭疽病传染源是患炭疽死亡的尸体,被狐吞食后而发病。吸血昆虫以及死亡于炭疽病动物尸体接触的野禽,有时也可成为传染的媒介。

本病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仔狐中多见。如随肉类饲料侵入时,可在短时间内席卷狐场,在2~3天内发生大批死亡。如不采取扑灭措施,可长期在狐场传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炭疽病临床症状狐患病时病程较长,一般为1~2昼夜,其他毛皮动物时间短,从20~30分钟至2~3小时。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浅、快,步法不稳,饮水量增加,食欲废绝,腹泻,粪便内混有血块和气泡常从*门和鼻孔里流出酱油色血样泡沫。咳嗽,呼吸困难,抽搐。咽喉水肿,一般以全部死亡告终。

北极狐和银黑狐炭疽与副伤寒相似,但副伤寒主要发生于两个月的仔狐,且没有咽喉和头颈部水肿。

炭疽病的防治可应用抗炭疽血清进行特异性治疗。银黑狐、北极狐成年用量20~30ml,幼狐10~15ml。抗菌素用青霉素,银黑狐、北极狐20~30万单位。

防治措施严格检查肉类饲料,特别是急宰的家畜。狐场发生炭疽时,对狐场实行**,从后一个病例死亡起,再经15天没有死亡时,才宣布撤消**。对病狐和可疑狐实行隔离治疗。死亡尸体不能取皮,一律烧毁。被病狐污染的笼子用喷灯火焰消毒,或用20%漂**溶液彻底消毒。地面用1份漂**和3份土混合消毒,之后连同漂**一起铲除地面并深埋。饲养人员严格遵守防护制度,以防感染。

(六)钩端螺旋体[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钩端螺旋体病又称出血性黄疸,是多种动物和人共患的,呈短时间发热、黄疸、血尿、贫血、黏膜坏死、消瘦的传染病。病源为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对日光、干燥、高温和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如加热50~60℃,3~10分钟即可**。

钩端螺旋体病临床症状主要分为超急性、急性、慢性三种。超急性发生在地方流行的初期。病狐突然拒食、呕吐、下泻,精神沉郁,心跳加快,达每分钟105~180次,呼吸加快,每分钟70~80次。很少发生黄疸。经12~24小时,口吐白沫发生痉挛而死亡。没有康复的病例。

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早期用抗钩端螺旋体血清进行特异性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一般注射一次,个别情况下不好转时,可进行2~3次注射。皮下注射血清用量:成年银黑狐、北极狐为25~30ml、1~3月龄仔狐为5ml,3~6月龄为10ml。

对症治疗推荐用药:泻剂、强心剂,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肌肉注射链霉素等。

严把饲料质量关,对所有肉类进行严格检验。发现可疑饲料煮熟后饲喂。用水安全,饮具每5天涮洗,消毒,防止啮齿类动物污染饲料和水源,定期灭鼠和消毒。对病兽坚决隔离,淘汰,不得中途放进狐场。

狐场的疫病对狐场的危害极大,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发病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在养殖中一定要做好常见疫病的防治。狐狸疾病的防治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