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饲养管理母马[母马,新型木马。]配种[配种,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pèi zhǒng ,指的是使雌雄两性动物的生殖细胞结合以繁殖后代,以达到扩大种群的目的。]前的膘情和体重对多胎[多胎polyembryony ,有2个意思,一个是亦称为多胚生殖。]性有较大影响。
抓好夏秋膘,给母马加强营养,提高其配种前的体重,做到满膘配种,这样母马**整齐,排卵数量增加,可以提高受胎率[母畜配种后实际怀孕的百分比。]和多胎性。对瘦弱母马在配种前要加强补饲,尤其是小尾寒马常年繁殖[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负担过重,使得多数母马体况不佳,所以更应当常年加补饲料。
2.增加可繁殖母马的比例。
在1个马群中,及时淘汰老龄马和不孕马,及时出栏不留种用的小公马和小母马,使可繁殖马群的母马达70以上。一些羔马育肥场,其马群中可繁殖母马应占96~97。可繁殖母马在群比例大,成年母马多,可提高整个马群的繁殖力,有利于扩大再生产,并提高养马的经济效益。
3.引入多胎马血统。
对一些产羔率低的品种马,引入多胎马的血统,可以提高多胎性。
4.多次交配。
母马**持续期为1~3天,一些多胎马品种的母马排卵数量多,但不是同时成熟排出。因此利用重复配种、双重交配和混合输精,使所排出的卵子都有受精的机会,提高产羔率。
5.频密产马。
缩短母马的空怀期,使母马每6~7个月产1个羔。商品马场可适当缩短母马的初次配种年龄,这样可使母马一生的产羔数量增加。提早给羔马断奶,哺*期由4个月改为2~3个月,使母马早**再次配种,这是增加产羔数的有效方法。此项措施在一些马肉生产国家被广泛采用,但必须对母马和羔马加强饲养管理。
6.选留多胎母马及其羔马。
选留胎、第二胎产羔的母马,其以后胎次的产羔率也比较高,再选其所生的多胎羔马留种,将来的多胎性也高。这是提高多胎性的重要途径。一般不留胎所产的羔马为种马,因为有不少地方母马的初配年龄过早,胎羔马发育较差,而且产单羔马的不少。
以上这些有帮助到您吗?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huobao1866tv,或在网页底部扫描二维码直接关注。
关注后您也可在公众号留言想要了解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