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性出血症(viral haemorrhagic disease of rabbits)又名兔出血性肺炎、兔出血症和兔瘟。是由兔**性出血症**(RHDV)所致的兔子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和以全身实质**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下面介绍下兔**性出血症。

  兔**性出血症疾病病原

  有关**的核酸还存在争论。1991年在北京召开的兔出血症会议上,德国动物**研究所Thiel教授提出RHDV核酸为单股RNA,在分类上应归属于嵌杯**属,称为兔嵌杯**(RCV)。而当时国内杜念兴[杜念兴(1922— ),浙江绍兴人。]教授认为RHDV为单股的DNA**,应归于细小**科,但由于**形态较大,幼畜不致病,具有明显而稳定的血凝性以及**子带正电,泳向负极等特性不同于细小**,故暂定为类细小**。

兔**性出血症介绍

杜念兴等就RHDV核酸是DNA还是RNA? 是一种**还是二种**的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揭开了本病病原之谜。有关RHDV的结构多肽报道很多,但均认为VP1为RHDV的主要结构多肽,分子量为60k道尔顿[约翰·道尔顿(公元1766~公元1844)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终生未婚),在19世纪初把**假说引入了科学主流。]。现已证实,欧洲流行的兔病与我国流行的是同一种病原引起的,**在血清学上完全一致。

  兔**性出血症流行病学

  RHDV成熟的**粒子为球形颗粒,无囊膜,是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外径一般为32-34nm,核衣壳厚4-6nm,表面有直径约4nm的壳粒32-42个。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9-1.34g/ml。沉降系数为85-162s。分子量为2.4×10-2.6×10道尔顿。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病兔和带毒兔。传播途径主要由病兔或带毒兔与健康兔接触而感染,也可通过被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空气、兔毛以及人员来往间接传播。经口腔、皮下、腹腔、滴鼻等途径人工感染均可引起发病,但没有由昆虫、啮齿动物或经胎盘垂直传播的证据。本病只发生于家兔,毛用兔的易感染性略高于皮用兔,其中长毛兔易感,青紫蓝兔和土种兔次之。

主要发生于二月龄以上的青年兔,成年兔和哺*母兔病死率[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的定义: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患某种疾病死亡的人或动物数量占患病人或动物总数的比例。]高,而哺*期仔兔则很少发病死亡。将本**人工接种于小鼠、大鼠、豚鼠、金黄地鼠、毛丝鼠、鸡、鸭、犬、猫、牛、羊、鸽、鱼等均不发病,不在其体内繁殖,也不造成损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北方以冬春季多发,可能与气候寒冷、饲料单一导致兔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本病发病急,病死率高,常呈暴发性流行,传播迅速,几天内危及全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达95%以上。

  兔**性出血症临诊症状

  潜伏期自然病例为2-3天,人工感染为1-3天。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三种病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非疫区或流行初期。常发生于夜间。无任何前兆或仅表现短暂兴奋,而后突然倒地,抽搐,尖叫数声而死。

  急性型:病兔表现食欲减少或拒食,精神沉郁,被毛粗乱,结膜潮红,体温升高达41℃以上,稍稽留后急骤下降,临死前病兔瘫软,不能站立,但不时挣扎,撞击笼架,高声尖叫,抽搐,鼻孔流出泡沫性液体,死后呈角弓反张。

  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或流行后期。潜伏期和病程较长,精神不振,采食减少,迅速消瘦,衰弱而死。有的可以耐过,但生长缓慢,发育较差。

  据报道,病兔中约有90%的急性型病例其特征症状为,临死前15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许多病例临死前*门排出淡**的稀簿液状粪便;约有15%的病例死后鼻孔流出鲜红色的血液。

  兔**性出血症防治方法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有效的方法是用兔**性出血症灭活苗预防注射[预防注射(inoculation)亦称“免疫, 通过对个体的态度稍加攻击来提高他对更猛烈攻击抵抗力的方法,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奎尔提出。],无论大小兔均一次性皮下注射1毫升。

  发现该病后,病兔应立即隔离,死兔深埋,用具、场所、兔笼应严格消毒。可用2%的氢**纳水溶液喷洒消毒,对其他兔马上用兔瘟**预防注射。兔瘟发生后,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庆大霉素是为数不多的热稳定性的抗生素,因而广泛应用于培养基配置。]、磺胺药物都是无效的,必须采用以下综合性防治措施。

  1.兔场要建立防疫制度。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兔舍,不到疫区购买种兔,新购兔要隔离观察至少半个月才能混群。

  2.注射兔瘟**。目前我国预防兔瘟的兔瘟强毒灭活苗对兔瘟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每只兔颈部皮下或腿部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1毫升,一般在注射后4~6小时即产生免疫力,保护率,免疫期6个月,可以预防兔瘟病的发生。

  3.发生疫情后,应紧急治疗。颈部皮下注射抗兔瘟病血清,同时在皮下或肌肉注射中药“田基黄”或“板蓝根”或“复方大青叶”等注射液1~2毫升。对体质虚弱或多天不吃的病兔可同时耳静脉缓慢注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盐水20~30毫升混入维生素C(2~5)毫升和维生素B1(2~5)毫升;伴有下痢的,加入庆大霉素2~5万单位,每天1~2次,为止。

  病兔、死兔要深埋或烧毁。绝不可乱扔,更不可在河流中冲洗,防止扩大污染。兔舍、兔笼定期清扫消毒,发生兔**性出血症后应用过氧乙酸彻底消毒。未经消毒的兔舍、兔笼不能让健康兔进入,以免造成新的**传染源。以上就是兔**性出血症的介绍。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