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凉爽,水温适宜,是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生长的关键时期,抓好秋季鱼种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管理是提高养鱼效益的直接手段,养殖户应着重把好以下五关:

  一、把好清塘[qingtang

]

秋季鱼种管理,提高养鱼效益

  经过高温培育期的鱼种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池中的有机质含量偏高,水质极易老化变坏,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加。因此,进入秋季,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处理的池塘进行培育。对于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先将鱼种转出暂养,再对原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方法是先使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75-100㎏/667㎡,方法是加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待消毒药物药性消失后,按常规方法进行肥水,培育天然生物饵料,待池中生物饵料繁殖到一定数量时,再将鱼种转回原池培育,让其在优良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二、把好投喂关

  秋季天气转凉,水温渐低,但水质尚稳定,仍是鱼种生长旺盛期,应强化投喂管理,让鱼种吃饱吃好,壮膘增肥,抗寒越冬。主养草、鳊鱼种的池塘以投喂青料为主,投喂精料为辅。日投喂浮萍、嫩草80-100kg/万尾,精饲料1.5-2.5kg/万尾,先投青料,后投精料。主养青鱼种的池塘应多投喂轧碎的螺、蚌、蚬等,日加喂精料3-5kg/万尾。主养鲢、鳙鱼种的池塘以施肥为主,投喂为辅。除施足基肥外,每5-10天还需追肥1次,一般追施腐熟的畜禽粪肥,用量为80-100㎏/667㎡,保持池水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能见度[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能将目标物从背景中识别出来的最大距离。])为30cm左右,并适量投喂一些麸皮、米糠、粉碎的饼类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

  三、把好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

  由于规格大的鱼种食量大,好抢食,造成小规格鱼种得不到足够营养而影响生长,所以鱼种应按不同规格分池培育,做到同池同规格。通常是将16cm以上的鱼种,放入成鱼池内套养,小规格的鱼种转入专池进行强化培育,以促进其加快生长,提高规格。

  四、把好密度关

  秋季是培育大规格鱼种,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关键时期。应根据池塘水质、水深等综合条件,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以促进鱼种的快速生长。水深1.5m以上的池塘,可放养7-8cm的鱼种5000-8000尾∕667㎡,培育至年底体长可达13-17cm的理想规格。

  五、把好巡塘关

  坚持每天巡塘,注意观察鱼种的摄食与活动情况,检测水温、溶氧、酸碱度、透明度(能见度)等水质情况,及时捞出剩饵残渣,清扫食场,每10-15天用漂**对食场周围消毒1次,每15天投喂1次药饵,每次连喂3天。发现病、死鱼种要及时捞出深埋,并查明病因,对号入座,对症下药。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