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育珍珠[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可分为无核、有核、象形、异形、彩色珍珠和夜明珠的培育。育珠手术[手术(shǒu shù)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技术是人工培育的关键,技术水平不过关,会严重影响育珠产量和质量,甚至造成育珠生产失败,出现全盘皆输的结局。为杜绝此类情况发生,更好地为养殖户服务,本文详述无核珍珠培育的手术操作方法和技术。
1、制备小片[ ...]
小片是珍珠形成的物质基础,小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珍珠是否能够形成及其品质的优劣。取片部位和小片形状、大小、厚度及小片的制作技术对育成珍珠的产量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手术操作如下:
1.1剖蚌用开壳刀切断小片蚌前、后闭壳肌,蚌壳张开,洗净外套膜[外套膜(mantle)是软体动物、腕足动物以及尾索动物覆盖体外的膜状物。]、内脏团等处的污物。切勿弄伤外套膜的边缘膜,让其完整地贴在蚌壳内。
1.2分膜将边缘膜的内、外表皮[ 表皮位于皮肤最外层,为角化复层鳞状上皮,由外胚层分化而来,皮肤附属器借此发生。]分开,取边缘膜的外表皮制备细胞小片。内、外表皮分开的手术方法有剥膜法[膜法(RO)是一种海水淡化的方法,利用了渗透压的原理。]、撕膜法、削膜法三种。
1.2.1剥膜法即在蚌壳上剥离边缘膜切取外表皮。用剪刀在边缘膜前或后闭壳肌附近剪开一个小口,一手用镊子夹住内表皮,一手用通道针**内、外表皮间,两手配合,边前伸边分离,直至内、外表皮全部剥离。剥离过程中,通道针尽可能偏向于外表皮一侧,使外表皮少带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液态、胶体状或固态的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得到厚薄较均匀的小片条。然后用切片刀切下外表皮,用镊子夹取置于玻片上,注意珍珠分泌面朝上放置。
1.2.2撕膜法即先切取边缘膜,外表皮朝上放在玻片上,用镊子压住内表皮一端,用平头镊子夹住同一端外表皮,顺着组织结构向后轻轻撕拉,使内外表皮分离。撕拉时用力要均衡,防止小片条撕断或撕裂。
1.2.3削膜法用锋利的解剖刀从边缘膜的前端或后端开始,徐徐削去外套膜内表皮和结缔组织,然后切取外表皮置于玻片上。
实践证明,剥膜法操作难度不大,容易掌握,但易损伤外表皮细胞,所制得小片厚薄不均,影响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撕膜法是目前生产中最常用方法,技术难度较大,小片厚薄较均匀,损伤较小,质量高,育成珍珠的光泽、形状及产量均属上乘。削膜法操作难度大,速度慢,一般只适用于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制片。三种分膜手术效果和形成珍珠(育珠蚌[1.能产珍珠的蚌。]为三角帆蚌)的性能对比见表1。
表1不同分膜手术效果和形成珍珠的性能对比
方法移植手术成珠速度珍珠形态珍珠质量
剥膜法容易慢良良,较圆
撕膜法方便快优优,圆
削膜法困难快异形颗粒大,光滑
1.3整形和切片把外表皮的正面(贴壳一侧的珍珠分泌面)朝上,反面(结缔组织面)朝下,平展在玻璃板上,用切片刀修整使之厚薄均匀,形状整齐,尤其是切除边缘膜有色边缘和残留在边缘膜内侧的外套膜肌。切制小片的规格一般为3mm×4mm或4mm×5mm。
1.4润片小片制成后,滴注保养液,保持小片湿润,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增强细胞小片活力和抗菌功能,提高细胞小片移植成活率。
注意事项:制备小片动作要细致、轻快、熟练,切勿伤及外表皮细胞;所有工具使用前用75%酒精棉擦拭消毒;制片过程防止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小片的活力;保持小片湿润;整个制片过程在3~5min内完成,保持细胞的生命力,避免因操作时间过长而造成小片干燥死亡。
2、插植小片
制备小片后,立即插植入育珠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使其愈合为一体。小片插植的步骤:开壳"固定"清洗外套膜"拔鳃"取片"创口[创口是皮肤及其深部 组织连续性中断所形成的裂口。]"送片"整圆"换侧植片"拔塞"备养。
2.1开壳、固定育珠蚌腹缘朝上置于手术架上,用开壳器轻轻插入育珠蚌两壳之间,慢慢撑开,两端插入固口塞固定。注意开口宽度依蚌体大小而定,壳长10cm以上蚌体一般不超过1.0cm。
2.2洗膜、拨鳃清水荡洗外套膜及内脏团污泥后,用鸭舌板将鳃瓣和内脏团拨向暂不插片的一侧。
2.3插片(取片、创口、送片)插植小片有横插法和直插法两种。
2.3.1横插法左手持送片针轻轻点住小片正**,右手持钩形开口针将小片卷叠在送片针的圆头上,使小片包裹成囊袋状,再用开口钩针在外套腔的**膜上横向创口,同时左手挑起小片顺着创口送入外套膜的内、外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中,退出钩针在内表皮外面压住植入的小片,退出送片针。横插法具有操作方便、便于整圆、成珠率高、圆度好、插片数量多等优点。
2.3.2直插法在外套膜上竖向创口,将小片与育珠蚌腹缘成垂直方向插入。直插法操作简便,可移植较大的小片,但插片数量较少且容易掉片。每只蚌的植片数目,视蚌体大小而定,过大会造成育珠蚌负担过重,营养供应不足而死亡;过少则影响产量。一般6~8cm蚌体植片2~3排,10cm以上蚌体植片4排,两侧外套膜上可植片30~40片。小片插入深度0.5~0.8cm,片间距0.5~1cm,植入的小片呈梅花型排列。
切记送片要稳、轻、准。“一送到位”即一次将小片植入,避免多次插入,切忌穿膜,防止出现附壳珠。
2.4整圆当小片植入外套膜中,随即用整圆器或钩针在内表皮外面顺势往前拉,整理小片成鼓状突起。
2.5换侧植片一侧外套膜上的手术完成后,调换育珠蚌方向,用鸭舌板将鳃瓣和内脏团拨到已手术的一侧,进行另一侧的小片插植。
2.6拔塞、备养手术完成时,向壳内滴加抗菌保养液,防止伤口发炎,促进愈合。拔出塞子,将育珠蚌暂养于微流水池中,观察一段时间后,集中移至培育池中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