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的处理:
水质的处理是以除去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的氮为中心的
一、氨氮的来源
1、残渣剩饵及尸体;
2、鱼类的粪便;
3、水中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代谢;
4、人工施入池塘的化肥。
二、氨氮的累积。
1、藻类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偏少,藻类利用率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不高
2、藻类老化,缺碳源
3、藻类产养不足
4、超过水体净化能力
5、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 Nitrifying bacteria ) 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包括**酸菌和硝酸菌。]不足
水体中C:N:P的比例为52:16:1所以要固定16个氮就要消耗水体中52碳,由于高温季节饲料投喂很大,加上碳能不足,所以水质易恶化,容易发病,由此可见我们因推荐前期培藻,后期培菌的调节水质的观念,碳能足够时,水质不易恶化,发病也少。
当碳能不足时,正常微生物不能繁殖
[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给病源微生物繁殖提供机会当微生物繁殖受阻时,正常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protozoan)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不能生长,给寄生虫
[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提供繁殖机会社会动荡,兵荒马乱
[兵荒马乱,读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社会秩序不**。],瘟疫流行,都源于饥荒。而池塘中的饥荒就来至于缺碳。
作者: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