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季[在中国夏季从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参圈水位与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量
随着夏季的来临,水温也在逐渐的升高,7~8月份温度达到最高,此时应加高水位至1.9-2.0米左右,水位太低容易造成盐度下降太快和水温上升太快,反之水位太高容易造成圈底缺氧。同时加高水位也可降低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起到控制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的作用。
夏季外海水温度较高,应减少换水量,如需换水尽量选择在半夜和凌晨纳入低温水;连续下雨或者下暴雨时只可排除上层淡水,无需换水。
二、水草的管理
1、夏季常见水草
夏季参圈常见的水草有:青苔[青苔,是水生藻类植物,色翠绿,细如丝,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湿处。]、牛毛草、棉花苔、钢丝草等。
2、水草为何疯长?
(1)水体透明度过大,阳光直接照射底部。
(2)底质老化,有机质过多,水体营养不平衡,有益藻类繁殖较少,水草缺乏竞争。
(3)大部分水草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较强,进入水体中可短期内形成优势。
(4)杀草药的频繁使用造成水草的耐药性提高。
3、水草大量生长的危害
参圈水草大量生长,一旦大批死亡,就会沉于池底并腐烂变质,滋生出大量的有害细菌和有毒物质,导致池底缺氧、海参中毒并造成死亡。因此,海参安全度夏必须要控制水草的生长。
4、如何有效的控制水草的生长?
(1)肥水:培养有益藻类,调整水色,降低水体的透明度,使水体处于藻相和菌相的平衡状态。换水后选择连续晴天的上午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低温硅藻生长素”8亩/桶和“*酵素”发酵液[发酵液(fermenlatin broth),指的是液体培养基接人微生物菌种,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微生物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合成菌体及分泌产物,这种经微生物代谢后的液体叫发酵液。]1斤/亩,3天后追肥一次,即可把水体调成到最佳状态。
(2)拉高水位:把水位调整至1.9米左右,可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可以起到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青苔的生长的作用。
(3)使用有益菌[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控制:经实践证明,芽孢杆菌配合[配合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pèi hé,指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或指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酸菌对水草能起到一个很好控制作用,在水草尚未生长或者个体较小(5cm以下)的情况下全池泼洒利生素2亩/袋配合*酵素发酵液1斤/亩,每隔10天泼洒一次,即可对水草起到一个很好的控制作用。
5、杀草方式
如果参圈水草已经生长起来,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杀之,方法如下:
(1)目前市场上的杀草产品主要成分都是扑草净,扑草净的作用机理是抑制水草的光合作用,通过根部进行吸收,产品呈酸性。
(2)使用方法:连续晴天三天以上,和水泼洒或者拌泥和沙使用,少量多次(青苔较多较厚的情况下),同时配合人工捞取,避免与碱性物质同时使用(如漂**)。
(3)杀草后处理:**的青苔及时捞出,同时使用“爽底安”2亩/袋配合“底生氧”2亩/袋防止缺氧发酵引起臭底和底热,3天后使用“底改”2亩/袋配合“利生素”2亩/袋分解剩余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