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疖疮病[疖疮病就是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出现脓疮,有浮肿感。]会造成鱼类生长缓慢或停止,使鱼类的产量和质量降低,造成经济损失。下面就对鱼类疖疮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做个简单的介绍,供各位养殖朋友参考。

  鱼类疖疮病的病原体为疖疮型点状气单胞杆菌。主要发生在青鱼草鱼鲤鱼、鲫鱼等鱼中,无明显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一般水质污浊、养殖密度过大、水质较肥、鱼体受伤等条件下易发生此病。本病虽属慢**,死亡率低,但可造成病鱼生长缓慢或停止,鱼产品品质极差,使养殖经济效益降低。

  鱼类疖疮病症状表现

鱼类疖疮病的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

患病鱼背鳍基部的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处凸出体表,触之有流动感,刺患部有灰白脓液流出。病鱼食欲减退或废物食、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常离群独游。解剖疖疮处有灰白色或红灰色脓液流出,肠道充血发炎,其他内脏**未见肉眼可见病变。

  鱼类疖疮病的防治方法

(1)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可按每亩(水深1米)首次施用量1公斤,以后每隔15天施用1次,用量0.5公斤。也可用常规使用的生石灰溶液、沸石粉等水质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优化水质。

  (2)在扦捕、搬运、注射、放养时,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用虫克星、硫酸铜、敌百虫、苦楝皮[苦楝皮,中药名。]等杀虫剂杀灭水中鱼体外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以防寄生虫侵害鱼体,鱼体受损而感染此病。

  (4)养殖期间,每隔15天按0.3-0.5克/立方米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液全池泼洒。

  (5)内服药物:每100公斤吃食鱼用三黄粉0.5-1公斤拌5-10公斤饵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每100公斤鱼用丁青散20-50克拌粮投喂(地丁、大青叶、大蒜粉按5:3:2比 例混合制药)。

  以上是对鱼类疖疮病的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养鱼水质的重要性。在实际生产中,做好水质的改善工作,可以预防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