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时要特别注重鱼水霉症防控

春天,是养鱼的佳期,养殖户在养殖的同时要注意防止鱼类的水霉病[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菌丝体(mycelium),指的是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溃烂,指伤口或溃疡处因感染病菌而化脓。],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烂处侵入,吸取皮肤里的营养成分,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逐步长出棉毛状的菌丝。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细胞组织即以植物的**、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进行植株再生的技术。]缠结黏附,使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终病鱼因体力衰竭而死亡。
此病一般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环境,在春季、晚冬容易流行。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各种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容易被感染。密养越冬池中的鱼类、春季清瘦水体的鱼类或处于饥饿状态下的鱼类易患水霉病。春季投放鱼种时,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引起水霉病的暴发。
防治方法:鱼类入池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鱼种8~10分钟。避免在水温15℃以下的条件下处理养殖鱼类,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若发现鱼类已感染水霉病,可以全池泼洒小苏打与二溴海因合剂,但要注意病鱼的体质和水质变化,以防发生生产事故。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