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司(利洋)研究所利用(RT-)PCR检测方法,对各地利洋水产药店收集的发生急性偷死池塘的发病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以及到药店采集的发生急性偷死池塘的南美白对虾进行了白斑症
[白斑症又称为白蚀症,是一种原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
[**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WSSV)、传染性
[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皮下及造血**坏死**(IHHNV)、对虾杆状**
[杆状**是一类具有囊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其基因组大小为80-180 kb,在自然界中以节肢动物作为专一性宿主进行感染和传播。](BP)、肝胰腺细小**(HPV)、虾肝肠胞虫(EHP)、桃拉**(TSV)、黄头**(YHV)、传染性肌肉坏死**(IMNV)、虹彩**(IV)及偷死野田
[日本关东地方中部的工业城市。]村**(CMNV)等的检测,其中到药店共采集1个急性偷死池塘的18尾虾,其中14尾虾偷死野田村**(CMNV)呈阳性,阳性检出率
[检出率,可解释为检查时出现的概率,这个概率是越小越好。]为77.78%;从福建、广东、海南地区的利洋水产药店共收集30个急性偷死池塘的121尾虾,其中50尾虾样CMNV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1.32%,药店收集4个未发病的养殖池塘的19尾虾未检出CMNV阳性。
我们从2014年年底开始对偷死野田村**进行检测,一直未检测出阳性,2017年2月从福建地区检测出首例阳性后,开始对从广东和海南地区收集的发生急性偷死池塘的南美白对虾进行**检测,从这两个省分别检出4尾和1尾偷死野田村**阳性虾。
偷死野田村**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南美白对虾的一种病原体。中科院黄海所的科研人员通过通过组织病理学、人工感染实验、疑似病原基因进化分析、**分离纯化和荧光原位杂交等研究手段,初步认定其属于偷死病病原之一。但是目前偷死野田村**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对我国养殖对虾的危害程度还不是十分清楚,也没有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措施,因此有必要对该病加强检测并提前防控。
鉴于目前偷死野田村**的高检出率,提醒大家
1、加强对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检测,一旦发现有偷死野田村**感染,及时做相应处理;
2、加强对种苗的检测,防止偷死野田村**从苗种携带传播;
3、加强对南美白对虾饵料生物(如丰年虫
[丰年虫又称丰年虾,卤虫,盐水虾等多种名称。])等的检测,防止偷死野田村**由饵料生物带入感染;
4、保持养殖环境稳定,适当内服“LY-生命素”增强免疫,提高虾体抵抗力。
从福建西埔地区采集的急性偷死南美白对虾偷死野田村**RT-PCR检测结果
感染偷死野田村**的南美白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