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又到小棚虾集中分苗

[分苗,蔬菜分苗,能防止苗挤苗,扩大幼苗营养、光照面积,促使幼苗加快生长。]

的时节,江苏如东小棚虾每年分苗过后问题频发,尤其是分苗后一个星期左右是病害高发期,而且容易引发养殖后期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养殖效益,甚至决定了养殖的成败。分苗后一个星期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是子棚,其次是母棚,也有少数子棚、母棚同时出现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小棚虾分苗前后常见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等,希望对小棚虾养殖有所帮助。

图1小棚养虾

小棚虾分苗在即,怎么办?最全的应对方案来了

一、常见问题

1、子棚常见问题

⑴虾肝脏发黄、白膜少;

⑵肠道细、粪便长,摄食差;

⑶应激

[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决策心理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

导致虾体弱、生长慢。3月中旬气候不稳定,常见“倒春寒”急剧降温,分苗后子棚若无加热措施,虾容易应激发病;

⑷水体余氯高等引起虾中毒急性死亡。多见于凭经验、子棚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

不经检测直接分苗的池塘;

⑸感染弧菌慢性发病。

2、母棚常见问题

⑴水质过肥。母棚大量的虾苗分出,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藻类繁殖容易迅速繁殖,水质变肥;

⑵虾肝脏萎缩、白膜发黄,多由水质突变引起;

⑶肠道细,进食少,生长慢;

⑷体弱、活力差。分苗应激、水变等因素引起;

⑸病害多,如肠炎、肝脏萎缩、“白头白嘴”、黑斑黑鳃等。

图2虾苗肝脏白膜少、不清晰

图3虾苗肝脏萎缩、空肠空胃

图4虾慢料,肠道黑、细

二、原因分析

1、子棚

⑴分苗时机不合适,如气候不稳定、子棚水温过低(低于18℃)、母棚虾苗处于蜕壳期时分苗;

⑵子棚水质不达标,解毒不彻底(如余氯偏高);藻相不稳定、pH值波动大等,水质不稳定;

⑶分苗前母棚虾苗带病、体质偏弱,营养**

[营养**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

,“转肝”不整齐等;

⑷分苗后抗应激、防病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⑸分苗后饵料投喂不合理,肝脏、肠道营养保健工作不及时。

2、母棚

⑴分苗前虾投喂不足,营养**、体质弱;

⑵分苗前后改底不及时、不到位,返底,滋生弧菌;

⑶分苗后水容易返肥,水质变化大,调水稳水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⑷分苗前后抗应激、防病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三、解决方案

加强分苗前后的管理,有效提高分苗成功率,建议您做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⑴分苗前母棚适当充足投喂,保证营养,增强体质,使用“利苗多”(按投喂饲料量的20%添加)+“LY-生命素”(每公斤饲料添加4g)拌料内服,一日两餐。

⑵分苗前子棚水质处理到位,充分曝气或用大苏打解除余氯残留,并用“碧水安”解毒,用复合菌培菌、活化水体。

⑶分苗前确保子棚水温最低温达到18℃以上,如子棚无加热设备,还要关注分苗后一段时间内的气温变化,切勿盲目低温分苗。

⑷分苗前后母棚连续改底,每张棚(约0.7亩)用500g“底居安”+500g“底加氧”,连续使用3天以上,防止推网捞虾过程中造成返底,导致水体毒素升高及弧菌大量繁殖。

⑸分苗前后子棚、母棚及时使用“优肽”+“激活”各1包/棚,抗应激、防弧菌。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