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圈养殖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四)


关键控制技术七.高温[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雨季·蛰圈的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

每年进入高温雨季,水产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业都会面临“六高”(高温、高密度、髙投饵、高排泄、高残留、高氧债)“二低”(低气压、低溶氧)的高致病性养殖环境的严峻挑战!这种种恶劣因素,为高温雨季的养殖增加了大量不测的风险。

1.倒藻转水的风险

倒藻的原因:

低压闷热:水面张力大(水面像有一层薄膜封盖一样),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通透性差,缓冲和交换能力减弱,水体分层(溶氧)底部及底层水变成死底或死水,中上层水变成半死水。

盲目“消杀”用药:盲目用药消毒杀虫杀菌产生药害;

盲目用菌:盲目用菌产生菌害

高温:藻类有一定的适应温度,当温度过高(30℃以上)时,多数藻类活力变差,会逐渐出现萎缩死亡现象。

倒藻转水的危害:

①水中溶氧降低;

②水中有毒有害物增加;

③应激减料;

④亚缺氧暗游塘;

⑤养殖对象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增高。

倒藻风险的防控:

低压闷热天气:此期间切忌乱用消毒杀菌药物、切忌使用活菌调水,否则,会导致水越调越浑浊,甚至出现海蜇上浮、对虾游塘、小人仙蹦床等现象。此时应按2亩用离子对钙1瓶+降解灵1包混合泼洒,按3亩将粒粒[粒粒是游戏《摩尔庄园》中的一个人物。]神1包+六控底健康1包混撒,可酌情连用两天。

高温:当水温高于30℃时,发现水中悬浮颗粒明显增加,在夜晚10点按3亩用粒粒神1包+六控底健康1包混合干撒,第二天上午8点用解毒超爽(每瓶3亩)泼水,同时按6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混泡2小时后追肥,泼洒前加入降解灵3包(可酌情2天后再用量减半追1次肥)。

2.“聚毒层”的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

①产生原因:“聚毒层”是受以下原因影响而产生的。

高温低氧的夜晚、低压闷热的天气、浓浊发粘的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等影响致使泛底,塘底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物向上浮升,上中层水体中的各种悬颗粒向下沉降,在池底往上约30~50公分处汇聚,这些向上或向下的颗粒中均含有毒的物质或有害的致病原,故称“聚毒层”。

②风险分析:水和底交汇区又是养殖对象“吃饭睡觉”的核心生活区,“聚毒层"就象一颗“定时**”随时引爆养殖对象的核心生活区,导致病害的暴发。

③风险防控:

定期(每5~7天)将解毒超爽混沸石粉或白云石粉或泥沙成细粒撒入塘底,同时在傍晚按3亩用粒粒神1包+六控底健康1包混撒。

遇到水质浓浊发粘,傍晚按3亩泼绿康露2瓶,夜10点按3亩泼纳米氧1瓶,可酌情连用2次;并酌情减料或停料。

3.加强夜间管理,防控疫病隐患
水产动物的发病大多发生在夜间后半夜,而发现在白天。其主要原因是夜晚10点之后池塘溶氧逐渐下降,凌晨至清晨6点是耗氧最严重、溶氧最低的时候,此时,底质加速厌氧发酵**,大量有毒(氨氮**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甲烷等)和有害(多种病原生物)物生成繁殖,导致“聚毒层”的产生,而此时的水产动物因上述原因的影响而导致活力减弱,免疫力降低从而使发病机率增加。当清明或白露前后,高温季节的恶劣气候或水质变化时,按下述方法使用,可防范养殖风险,大大降低发病率。

在养殖中后期,高密度养殖,只要遇到①高温闷热天气,②天气或气候恶劣,③水质、底质恶化,都应密切注意和警惕夜间溶氧不足的隐患,须于晚上8~10点按3亩.米选择以下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使用:a.粒粒神1包+六控底健康1包,b.降解灵2包+离子对钙1瓶,c.纳米氧1瓶,可大大降低发病率。

关键控制技术八.科学投喂·增强免疫·促进生长

海蜇属大型的水母,主要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通过不停地游动不间断地摄食,无明显的峰期,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但以浮游动物为主。我们经常投喂的豆浆、蜢虾、鱼浆等都属于有机碎屑,而且颗粒大,沉底迅速,海蜇可利用的部分极少,浪费的多,污染严重。

1.科学投喂:

①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投喂前需拌活性蒜宝(1%)+健长灵(1%)充分发酵处理,发酵后的饵料海蜇更易消化吸收,且容易被浮游生物利用,肥水效率大大增加;

②浮游动物是海蜇的主要摄食对象,如何培养浮游动物是关键。酶解多糖、福泰等产品既可以被浮游动物直接利用,使其大量繁殖,又能被海蜇直接吸收,经常使用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③饵料投喂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建议一天至少投喂两次,不仅提高饵料利用率,还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④七八月份恰逢海蜇生长的旺季,但这一时期适逢夏季高温,不适宜某些浮游动物繁殖,同时高温雨季,藻类繁殖缓慢,难以满足浮游动物的需要,所以导致海蜇天然饵料不足,长势不尽如人意。为了满足海蜇生长旺季对饵料的大量需求,在天然饵料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必须及时补充人工饵料。建议:夏季每3~5天按8亩泼洒1次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新活菌王1瓶,提高水体自净力,避免水浑、水脏;每天投喂酶解多糖(2亩/包),一方面能培养浮游动物,另一方面也能直接被海蜇、小人仙利用。

2.增强免疫,促进生长:

为了提高海蜇对饵料营养的消化吸收,满足其营养平衡的需求,增强免疫抗病能力,喂料前,在饵料中拌入健长灵、活性蒜宝、本草大康,很有必要。产品独特的醇香味具有极强的诱食性。其强大的有益微生物复合种群优势,既能补充内源酶,增强消化功能,促进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还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在消化系统生长繁殖,维护消化道的菌群平衡,修复并促进体内微生态的健康循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水质变化、底质变化、pH变化、发病、**酸盐、氨氮、硫化氢超标期间,除采取解毒·护水·抗应激等措施优化水环境外,还应减料或停料;等水质稳定、恢复投料后,及时补充活力素、酶解多糖、活性蒜宝等补充营养、增强免疫的产品。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