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

[梭鱼,体被圆鳞。]

作为海水

[海水是流动的,对于人类来说,可用水量是不受限制的。]

性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口以北至渤海湾,偏冷水性品种。**在海淡水交汇处,能适应海淡水生长,目前所有的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江苏地区梭鱼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方式都能发展梭鱼养殖。

  江苏养殖梭鱼已有很长历史,从纳海水天然苗进行港养的粗放养殖方式开始,上世纪70年代赣榆渔民即从海水中捕捞天然梭鱼苗进行小规模的海水池塘养殖。80年**始,一些科研院校投入人财物进行梭鱼的生物学研究及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苗种的过程。]

技术探索。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拉开了梭鱼养殖的序幕。几十年来,梭鱼的养殖技术和规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科研技术的滞后,苗种来源困难,制约了梭鱼养殖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高档水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梭鱼养殖又快步的发展起来。一些科研单位和民间养殖人士都投入了一定的人财物进行课题攻关,取得了很快的发展。近三四年来,育苗

[育苗(yùmiáo )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

产量和养殖规模发展较快,市场前景广阔。

  江苏目前梭鱼养殖主要集中在赣榆、大丰、射阳一带。全省从事梭鱼育苗的主要单位有五六家,育苗水体5000立方米,苗种培育

[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

池60亩,年产苗量在2亿左右,年培育优质梭鱼苗8000万尾。一龄鱼种培育面积6500亩,年生产大规格鱼种4000万尾。成品鱼养殖面积

[养殖面积是投放鱼苗鱼种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水面面积。]

55000亩,平均亩投放

[投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tóu fàng,是指用甩、撒的办法放置。]

苗种800—1000尾。

  目前养殖方式有:

  1、精养

  养殖面积在10—200亩,每亩投放1000—1500尾,搭配适量鲢鳙鱼,配备足够增氧设备,一般亩产达到1500—1800斤。

  2、鱼鱼混养

  养殖面积50—500亩,每亩投放梭鱼600—1000尾,搭配银鲫鱼种800—1000尾,以及适量鲢鳙鱼种。亩产梭鱼800—1200斤,银鲫鱼1000斤。

  3、鱼虾混养

  梭鱼的苗种培育和成品鱼养殖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每亩投梭鱼500尾,虾苗5万尾。亩产梭鱼700斤,对虾500—700斤。

  4、粗养

  主要是海水养殖,围滩或港湾,养殖面积1000—10000亩,甚至更大,苗种靠纳入天然苗,少量投放人工苗。每亩投放200—500尾。

  目前梭鱼养殖存在的五个问题:

  1、亲鱼品质问题

  梭鱼人工育苗几年发展以来,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主要来自人工养殖,这样势必增加近亲繁殖的机会,出现基因变异,种质退化,进而严重影响梭鱼的生长速度。

  2、苗种品种问题

  经过人工繁殖的鱼苗,中间培育过程由于饵料问题和生产技术不成熟,培育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

较低,制约了养殖的发展。

  3、梭鱼专用全价配合饲料问题

  目前这块是空白,现在养殖梭鱼大都用淡水鱼混养料,营养比例不一定适合梭鱼生长,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梭鱼品质不好,鱼鳞大量松动,进入市场鳞片都掉光,造成损失。

  4、梭鱼的病害问题

  目前随着梭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病害时有发生,这几年养殖户的损失和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其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要及时更进研究

  5、市场问题

  梭鱼作为海水品种,沿海一带人们比较熟悉,市场接受较快,目前主要销往上海、杭州、宁波、青岛、天津,市场比较狭隘,我国中西部地区认知较少,市场有待开发。目前日市场需求量只在2万公斤徘徊,这一条严重制约梭鱼产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1、尽快建立梭鱼基因种质库,保护优良基因。建立梭鱼原良种场

[良种场,地属木——巴公路两侧,距新疆木垒县城1.5公里,总户数128户,人口476人,其中劳动力267人,*总支下设两个支部,32名*员;其中农工*员22名,女*员5名。]

,防止种质退化。2014年要建立2个以上良种场,培育优良母本,供应繁殖场。

  2、加大科研投入,总结出一套系统的梭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各个环节苗种成活率,保证扩大生产的需要。

  3、做好梭鱼养殖专用饲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生产适应梭鱼生长的全价配合饲料,保证养殖质量,供应好市场。

  4、做好市场开发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介梭鱼消费。除了供应国内鲜活梭鱼以外,研发梭鱼深加工技术,开拓国际市场。

  作者:大丰市龙辰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陆永生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