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罗氏沼虾
[沼虾,属于长臂虾科(Palaemonidae)、沼虾属(Macrobrachium)。]高密度养殖的发展,罗氏沼虾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尤以鳃病最为严重,危害最大。
一、罗氏沼虾鳃病的种类
罗氏沼虾的鳃病主要有烂鳃病、黑鳃病
[黑鳃病 该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病轻时河蟹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病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红鳃病、白鳃病、黄鳃病
[简介黄鳃病是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等。
(一)烂鳃病
1.症状:虾的鳃部变红或变黄,鳃部肿大,鳃丝组织糜烂,并附有大量污物。
2.病因:主要因真菌或细菌感染并侵入鳃部组织,或由水质、底质差引起。
(二)黑鳃病
1.症状:病虾的鳃部颜色由红、棕色变成黑色,虾因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患者主观上感觉吸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而死亡。
2.病因:引起虾黑鳃病的原因有很多:
(1)池塘底质严重污染,池水中有机碎屑较多,这些碎屑随着呼吸附于鳃丝,使鳃呈黑色,影响虾的呼吸。
(2)虾的鳃部被霉菌、细菌、真菌感染。
(3)池底重金属含量过高,发生中毒,使虾鳃部呈现黑色沉积,影响虾呼吸。
(4)长期缺乏维生素C,使虾体内生化反应无法进行。氨基酸无法变成胶质蛋白,而导致虾体瘦弱死亡。
(三)红鳃病
1.症状:虾体附肢变成红色或深红色,身体两侧变成白色,腹部浊白。病虾鳃部由**变成粉红色至红色,末期虾体变红,鳃丝增厚,鳃丝加大。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鳃部有树枝状红色素。
2.病因:是由于虾池长期缺氧及某种弧菌侵入虾体血液内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四)白鳃病
1.症状:病虾鳃部明显变白,鳃丝增生,鳃叶明显变大,严重时鳃叶外*于头胸甲的下缘,或鳃甲鼓起。此病在7~9月份发病率最高,蔓延速度最快,从发病到死亡只有3~4天。
2.病因:本病多发生在藻类大量繁殖、池水pH值超过9.5、透明度小于30厘米和长期不换水、造成水质败坏的池塘。
(五)黄鳃病
1.症状:本病常发生在养殖的中后期,病虾初期鳃部为淡**,中期鳃部呈橙**,后期为土**
[土**是一种颜色,是**系的颜色,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颜色。],个别虾附肢发红,尾扇呈青绿色,行动呆滞,不摄食。
2.病因:镜检病虾的鳃部聚有大量的藻类及死藻,附肢及鳃部和心脏血液内有大量细菌。
附着的藻类以*甲藻和夜光虫为主,而主要的病原体
[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是一种被称为壳吸管虫
[吸管虫(Suctorida)原生动物的统称,包括淡水和咸水的种类。]、缘毛虫和外共生性纤毛虫。它们主要附着于虾的鳃部,虫体**,所以病虾的鳃组织呈土**,肉眼即可识别。壳吸管虫不会使病虾直接致死,但可引起其生长**。病虾鳃部被病原体附着,引起虾呼吸困难,体质下降,造成细菌二次感染,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二、鳃病的防治
(一)预防
1.水体消毒:用“富氯”0.2ppm全池均匀泼洒,每10~15天一次。 2.药饵预防:
(1)用“虾健康1号”,以1%用量加于饲料中,每10~15天投喂一次。 (2)用“虾健康2号”,以1.5%用量加于饲料中,每10天使用一次。
(二)治疗
1.水体消毒,每3天用“富氯”0.2ppm全池均匀泼洒一次。
2.药饵治疗:用“虾健康1号”以1%添加于饵料中,连用2~4天即可控制病情,建议用到不再发生死虾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