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期海参池塘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据今年气象资料的报道: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形成,会造成今年南涝北旱,而北方地区极有可能出现极端高温[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这对脆弱的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养殖业将带来严重的考验。海参圈夏季如何提前做好应付高温的准备,避免损失安全度夏呢?

  一、定期改底,防止[防止,防备制止。]底热

  引起底热的主要原因:
  (1)连续高温导致整体水温升高,使海参难以适应持续高温而出现“飘参”、“中暑”。
  (2)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高达1米以上甚至一眼看到池底,池中藻类少,海参失去藻类遮*[遮*,读音zhē yīn ,汉语词语,指遮*,遮荫。]避光的天然屏障或水位浅阳光直射池底。
  (3)池底有机物耗氧,死草、死苔、死藻腐烂,池底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菌厌氧发酵产热。导致池底缺氧——发热——缺氧的恶性循环。
  (4)水位太深(1.8米以上)导致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形成温跃层,上下不对流,底部热量散发不出去。
  建议高温期到来之前水位保持在1.6~1.8米,每10~15天用底益净·除臭型底改或降解型底改配颗粒氧改良底质。高温期期间每7~10天改一次底。有条件的可配备增氧机或抛洒颗粒氧防止地热缺氧。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面积较小的池塘可上遮*网降低池底温度。

  二、适度肥水

  用水自然[自然,来自拉丁文Natura,意指“天地万物之道”,原意为植物、动物及其它世界面貌自身发展出来的内在特色,最早的文献中意义为植物。]·077控制青苔以后,可适度用渔水旺·速肥型配合水自然·EM肥水培藻,降低透明度,保持透明度在30~50厘米。通过培藻降低透明度为海参度夏遮*避暑。

  三、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要早调、微调

  进入高温季节,池塘水质要早调、微调,定期解毒。任何产品不宜一次性足量或超剂量使用。因此,高温季节使用微生态制剂宜少量多次,既可保证满意的调水、护底效果,又可避免的现象发生。

  高温期溶氧、细菌、藻类、营养盐变化频繁,生物量不断增加,生物新陈代谢能力增强,随着水温不断升高,塘底污物容易上浮,有机质、藻类尸体增多,易引起水面泡沫堆积,使水体通透性减弱,水质底质恶化,甚至在下风处有腥臭味。

  调理方案:第一天上午使用水自然·解毒专用一瓶3亩,配合水自然·EM一桶10亩稳水,下午使用底益净·除臭型一包5亩,池塘下风处、四角重点抛洒改良底。第二天上午使用水自然·EM一桶15亩,配合水自然·调水专用一包5亩,调理水色。

  四、科学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

  换水是改善水质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加入新鲜海水,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降低代谢废物的浓度,调节盐度与酸碱度,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改善池水生物组成结构,为一部分未进入夏眠的小规格刺参提供饵料。

  1、加大换水量。夏季的养参池塘,在保证水温、盐度等因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自然纳水条件的有潮就应进水,无自然纳潮条件也要坚持每天机械进水,日换水量要达到20%以上,保持1.5~2米的较高水位,以减少光照和高温对池水的影响。但若遇连续数日*天无风天气,也可适当降低水水位,以利于池水上下对流,防止池底缺氧。

  2、换水前注观察海区和池内的水质情况。若海水受污染或出现赤潮等**水质情况切勿进水,尤其要注意暴雨过后在不明确外海水质情况不能盲目进水;另外,池塘水质状况较好可适当少换水,池塘水质恶化可进加大换水量;还要注意纳水时尽量避开潮头水和潮尾水。

  3、采用边加水边排水的方法换水,这样可使池水处于微流状态,有利于溶解氧的扩散,防止池底和池角局部缺氧。

  4、防止雨水倒灌、及时排除池内淡水。一是降雨前先将原池水排掉约1/3后立即加到最高水位;二是经常检查池塘周围是否有陆地雨水进入池塘的通道,防止大量雨水进入池塘;三是强降雨时及时打开排淡闸板和排淡管道将表层低盐度水从上部溢出,保证池水上下层盐度基本一致,防止因上下层水比重不同造成的池水分层,使上层富氧水不能能过垂直对流传到底层,导致池底缺氧及氨氮、硫化氢、**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