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养殖朋友应该都怕雨季的到来,因为大家都知道雨下过后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虾很容易就产生病害导致损失。情况好点的损失一部分,严重的只能排塘!经过这几年的**发现,雨季容易导致养殖失败的大部分
[拼音dàbùfèn注音 ㄉㄚˋㄅㄨˋㄈㄣˋ解释[much;themostpart;thelargestproportion;majorityof]超过一半的部分 把他所有东西大部分都送掉了[1]-dabufen]原因是虾被“饿”死的。当然也有少部分是“撑”死的,这里主要谈谈讲大部分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就详细分析一下虾是怎么被“饿”死的。
下雨天,大部分养殖户都会减少投喂量,特别是2-5月份冬棚养殖的,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下雨天减少投喂本没有错,但是错就错在减少的量过大了。很多人直接减少30-50%,要是雨多下几天,就因为减少了那些投喂量导致以下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致使虾出现问题。
一、虾吃不饱,体质差,抗应激能力差,泼应激药作用也小,有些虾蜕壳不遂。
二、虾吃不饱,去吃池底的有机碎屑及藻类。吃池底的有机碎屑及藻类对应料台上的虾便颜色是黑色及绿色。这种情况的结果是虾容易得肠炎。
三、下雨温度较低,光照弱,藻类繁殖慢。特别是遇到虾蜕壳时候要消耗大量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藻类没有营养提供更长不起来,虾又在吃藻类,最终导致水变清或者浑浊甚至倒藻。藻类少了水体溶氧低了,致病菌多起来了,**酸
[**酸是一种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a=5.1×10^ -4(298K),是区分伯、仲、叔脂肪胺或芳香胺的鉴定试剂。]也高了。
归纳起来雨季死虾的原因是应激、蜕壳不遂、细菌感染、**酸盐中毒,根源是投喂不科学。
我建议大家要科学投喂,料台如果清台的时间没变就没必要去减料,能吃就给虾吃,下雨多用增氧底改,既可以增加底部溶氧防止**酸升高,又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还应该补充水体的微量元素,维持水体藻类生长需要,同时也是满足虾蜕壳的需要。这样水好虾壮,虾就可以安全渡过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