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动保事业部钟自年

一、背景介绍

众所周知,小龙虾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

小龙虾五月魔咒,你有解除方法吗?

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5月份最难管理,主要因为此时是病害

[植物体发育**、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

的高发期。由于小龙虾养殖起步晚,对小龙虾进行的研究工作也少,由此对病害的认识以及防治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就4月份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

发病

[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

情况来看,今年的龙虾病害时间提前且发病率高,海大技术服务团队经过一线的养殖经验,得出今年小龙虾发病的几个原因:

1.水质底质不好

发病池塘多见于水质发黑、发浑的池塘。小龙虾长期在**水质条件下生活,容易引起缺氧、吃食差而造成体质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

虚弱,同时不好的水质底质更容易滋生病原菌

[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

,从而使小龙虾发病。

左图:水红引起爬边右图:池塘水浑草脏

2.密度影响

小龙虾密度一直是养殖中一个不可控的因素,今年密度问题更加严峻。老塘口早期虾苗长势慢、规格小,不利于起捕和出售,造成了今年密度的增加;新养池塘投放重量与去年相当,殊不知今年苗种规格小,往年放苗规格一般在80-120头/斤,而今年放苗规格在150-200头/斤,放苗的尾数比往年增加一倍。

养殖密度高以及投喂饵料不足,小龙虾会因抢夺地盘或是食物而相互打斗,感染病菌的几率及病菌传播速度会大大增加。

3.管理操作不当

管理操作上,放苗以及用药不当都是龙虾发病的因素之一。放苗过程中,运输时间长、运输框中虾苗密度过高、放苗前后未解毒抗应激以及放苗后未及时消毒,这些都为小龙虾发病埋下了隐患;用药上,早期施肥使用未发酵完全的有机肥(农家肥以及密封性差的氨基酸肥),给池塘带来了大量的致病菌。

4.天气影响

小龙虾生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大,每次下雨降温、风向转变以及无风闷热天气,都会出现小龙虾不同程度上草爬边的现象,这是小龙虾应激过大的表现,每次应激都会使小龙虾体质下降一次,应激次数多了发病也就开始增多。

附潜江4月份天气

二、病害影响你多少效益

小龙虾病害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龙虾出售价格,从而降低养殖效益。下表为发病池塘和未发病池塘效益对比。

发病池塘小龙虾损伤量大,起捕的龙虾活力差,卖价也低,没有发病池塘小龙虾价格16.4元/斤,发病池塘龙虾价格只有10元/斤,同比下降39%,同时发病池塘比未发病池塘4天内少卖14428元。

三、防控思路

小龙虾常见的病害有烂尾、黑鳃、肠炎、白斑**病以及纤毛虫病,对于这些病害,目前还没有较为统一的处理方案。

在小龙虾养殖上,海大公司拥有众多在养殖一线的技术服务人员,通过一起的技术交流总结,我们得出一些病害防治思路,希望为广大养殖户带来帮助,具体防控思路如下:

1.减少不当的人为操作

天气变化对小龙虾应激大,但气候环境不可控,而人为因素也会带给小龙虾应激反应

[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

,但这些是可以控制的。人为操作管理中,以下两方面管理尤为关键:

①换水管理,池塘一次性进水或放水量过大或是换水量过多,都会引起小龙虾较大的应激反应,发病池塘换水量过大往往加重了病情,因此尽量保持池塘水体一次交换量在5公分以内,除非是池塘水质恶化以及浮头很严重才考虑大量换水;

②蜕壳期管理,蜕壳阶段是小龙虾体质最弱的阶段,病原菌也容易浸入,此时用药不当,会使小龙虾体质更弱甚至死亡。因此蜕壳高峰期避免使用有**性的药物,如杀虫药、生石灰等。

2.早出虾,降低池塘密度

在溶氧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早期投喂量要足,投喂高档饲料,如海大龙虾1号料,尽量能在5月之前卖出一部分虾,降低池塘小龙虾密度,从而降低5月份的病害风险。

3.无病不吃药

很多池塘在没有发病以及轻微发病的时候,开始内服抗生素进行防病,而抗生素本身是用来治病,而不是防病,过早的使用药物反而使肝脏中毒以及肠道有益菌减少,从而增加了后期的发病几率。因此在预防时,内服应当使用“虾多宝”(可直接与饲料干拌,比例为饲料:虾多宝=5:1)。

4.防病先强体

体质强抗病能力才强,因此在防病过程中增强小龙虾的体质也是关键,小龙虾属于甲壳类动物以及蜕壳频繁,池塘及时补充钙质有利于小龙虾体质的恢复以及增强。建议使用海联科“钙速补”或是钙镁佳,7-10天/次。

5.治病先调水

治病若只针对病害,而不改善环境,治病也是徒劳,病害的发生与养殖动物、病原菌以及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水体环境改善的过程也是病害防治的过程。在水体环境改善方面:

①改善水质,建议使用“海联科3201”,解毒的同时,打破水体表面张力,提高水体清爽度;

②改善底质,建议使用海联科“底倍健”或“底倍康”,分解底层多余的有机质,降低底部耗氧的同时,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