鮸状黄姑鱼[黄姑鱼(albiflora croaker)属硬骨鱼纲、 鲈形目、 石首鱼科、黄姑鱼属。](Nibeamiichthioides)属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俗称鮸鲈,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等**带海域。鮸状黄姑鱼的外形与日本黄姑鱼相似,均有颊孔六个,但与日本黄姑鱼不同的是,尾鳍楔形,眼大,头长为眼径的5.4倍,体呈青灰色,侧线鳞明显[明显,汉语词汇。]。
1.栖息习性:鮸状黄姑鱼平时喜欢在水中下层,在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活动时才游到上层,在饥饿或繁殖季节也会游到水上层。亲鱼在繁殖季节夜间和白天都会在上中层活动。鮸状黄姑鱼的性情比较温和,很少跳跃,能与鲈鱼[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梭鱼等鱼类混养。
2.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与发育:鮸状黄姑鱼体长[体长是职位名,相当于组长或班长等,是一个共同体的最高领导者。]在20cm之前体长增长明显,但体重[体重body weight为 *体或穿着已知重量的工作衣称量得到的身体重量。]增加不明显。当体长达到20cm以上时,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体重增加较为明显,说明鮸状黄姑鱼在此阶段的个体发育,不但从体长上而且在体高、体宽、骨骼及内部**系统都得到全面发育。从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初期的体长3-5cm,养殖120天,体长可增长到35cm以上,体重增加至400-600g,平均体重达500g以上。与同池养殖的鲈鱼和黄姑鱼相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3.摄食与摄食方式:鮸状黄姑鱼的食性为动物性,对动物性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没有严格的选择,不挑食,小型杂鱼、杂虾,只要适口[适口,是汉语词汇,拼音:shì kǒu释义:适合口味。]都能摄食。鮸状黄姑鱼摄食自控能力差,尤其是在幼鱼阶段往往因暴食引起消化**,鮸状黄姑鱼的摄食量约占鱼体重量的2-16%,幼鱼阶段的摄食量最大,随着个体的增长日摄食率逐渐下降。鮸状黄姑鱼的摄食量与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很大关系,水温6℃时,日摄食量仅为体重的2%左右,水温在18-20℃时摄食量为体重的12-16%,在29-30.5℃时日摄食量为体重的10-12%。另外,饵料的种类对鮸状黄姑鱼的摄食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现鱼的日摄食量下降,可以暂时更换一下饵料的种类。饵料的适口性也影响鱼的摄食量,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勤观察饲料颗粒的大小,随时进行调整。
4.温度与盐度[绝对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鮸状黄姑鱼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3-33℃,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8℃;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为14-33‰,适宜的生长盐度为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