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美白对虾[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主要的养殖模式还是土池粗放型。南美白对虾刚引入我国初期,苗种品质高,疾病发生少,水质也较当前要好,养殖成功率高,使得许多虾农走上致富之路。但近几年随着气候异常、虾苗种质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土塘对虾养殖困难,能够连年盈利的养殖户不超过2成。

  本文从苗种选择、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投喂管理、水质管控和疾病预防出发,总结了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要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朋友提供些许帮助和启发。

  

选择健壮、活力强的南美白对虾苗

对虾养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优质、健壮、活力强的南美白对虾苗,是对虾养殖成功的重要基础。很多养殖户选择苗种时倾向于选择价格便宜的苗厂,而且跟风严重。听到风声某个苗种去年养的好,就一窝蜂地去定苗。忽视了该苗种种虾场、标粗场的规模和资质,是否有能力保证高峰期[高峰期可描述为“投资需求夹杂着消费需求增加的时期”。]苗种的供应。

  养虾选苗的关键点:

  应首先选择行业内大规模、口碑好的苗企。避免每年打一*换一*的乱选苗种、乱选标粗场行为。

  选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细节:

  ①虾体透明,肝胰腺轮廓清晰,无挂脏;

  ②肌肉饱满,肠道明显、粗、长;

  ③虾苗整体规格均匀,前肢发达;

  ④逆水游泳能力强,活力好;

  ⑤不携带特定病原。

  

科学投饵[ ...]和精细化管理

  饵料是对虾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饵料选择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体养殖成本的高低、效益的大小,甚至于养虾的成败。科学投饵既要注意质量,又要掌握好数量,饵料质量差、甚至变质的饵料不但无助于对虾的生长,而且后患无穷,饵料投喂数量掌握不好也会事与愿违。

  投饵过多,不但增加成本,而且会污染水质和底质,导致对虾缺氧;投饵不足,则会防碍对虾的生长,甚至引起互相残食。因此,科学投饵在对虾养殖生产中显的特别重要。

  1、投喂前估算

  根据对虾存塘量化,按照量化管理方法选择合适投饵率。

  总体原则如下:

  结合昨日吃食情况、天气情况等估出实际投喂量;对虾一般初一、十五大量脱壳,这两天适当少喂并及时增氧,脱壳后两至三天内逐步加料至正常水平;天气晴好、水质稳定、塘内生物饵料不足、透明度高时适当加料,出现强对流天气(台风、大幅降温等)、水质变化幅度较大(pH、溶解氧、碱度)、对虾生长异常(浮头、发病等)等情况减料甚至停料。

  2、投喂后调整

  投喂后及时用“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台”和“三角兜”判断投喂量是否合适,一般投料后1-1.5h内查看饲料台残饵情况;同时使用“三角兜”刮底查料。

  以下经验可做参考:

  1.饲料台、塘底无料,虾粪便粗短,说明投喂量刚好;若饲料台剩料较多,塘底已无料,虾粪便正常,则说明对虾驯化时间较晚,不习惯上料台,要以刮底情况为准,则不用加料。

  2.料台无料,塘底没刮到残余饲料,且虾粪便颜色发黑、发绿等,表明饲料投喂量严重不足,对虾可能吃了底层一些底泥或死藻,应适当加料。

  3.饲料台、塘底有料,而多数粪便细长,甚至有粘连,表明虾可能消化**或患有肠炎,严重时易出现白便,应当引起注意,停料并加以防控。

  4.饲料台、塘底有料,虾粪呈饲料色,说明投喂过多,需减料、控料。

  5.饲料台、塘底有料,且虾粪既有饲料色又有黑色,可能有部分虾健康状况异常,应及时配合抛网检查对虾健康状态。

  

抓好水质、底质处理

  土塘养殖过程中换水量相对较少,养殖中后期是饵料投喂高峰期,也是水温高的一段时间,此时虾塘底质极易变坏。

  一般每半个月使用改底,可有效改善底泥发黑、发臭、底发热等**现象;同时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提高对虾硬壳速度,提高水体总碱度和对虾免疫力。

  养殖过程中,每7天左右使用有益菌一次,可有效防止水质恶化,预防病原微生物如弧菌等的增加,快速建立起适合虾类生长的池塘微生态平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