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的到来,扣蟹培育也将要进入关键的时期。秋季是扣蟹培育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水温降低导致摄食量变小,有时甚至不食。因此这个时期必须加强管理以防止降低产量,以下就根据一些养殖户的总结出的经验就秋季该如何进行扣蟹培育给大家做个介绍。

人工养殖的扣蟹

一、做好防护工作,减少损失。在饲料不足或饲料品质较差的情况下,幼蟹相互残杀异常惨烈。特别是已经性成熟的幼蟹对软壳幼蟹更具攻击性[攻击性是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破坏等心理倾向和行为的人格表现**。]。因而秋季投足优质饲料,捕捉性早熟[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幼蟹,对提高幼蟹产量,减少残肢幼蟹和维护幼蟹体质均有很好的作用。

秋季该如何进行扣蟹培育

二、适量换水,创造优良的水质环境。进入秋季,由于光照时间缩短光合作用减弱,蟹池中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的生长受抑制,大型浮游动物因而得以大量繁殖,加大了水中氧气的消耗。

三、适时杀菌消毒,防止幼蟹带病越冬。秋季若管理不善幼蟹可能会发生烂肢、腐壳或烂鳃病。一旦发现有此病症应立即治疗,否则在越冬期间便会出现幼蟹持续死亡现象,不仅影响幼蟹产量,而且存活下来的幼蟹在开春后也会迅速发病,因而必须做好防治工作。

四、强化投喂,确保幼蟹体质强壮。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幼蟹有时会因水温变化大,蟹池放养量大,换水或加水等原因而加大活动量[此词条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贡献知识的乐趣。]或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加剧。为确保幼蟹体质不会因此而迅速下降,必须加强秋季的饲料投喂。

五、做好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201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巍。]工作。进入九月份以后,由于投喂量较大,可能会导致残饵、排泄物增多,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使蟹池底质恶化。这样会导致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等疾病的发生,因此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