鲆鲽鱼养殖常见病白化症与气泡病防治技术


1.白化[白化是身体中的黑色素细胞均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变成黑色素,从而皮肤呈白色或浅红色,毛发银白或浅**,虹膜和脉络膜都不含色素,因而虹膜红色,并且透明。]

⑴病因:鲆鲽类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苗种的过程。]过程中经常出现白化现象,原因较为复杂。普遍认为主要原因与饵料营养有关。

⑵防治方法:苗种饲育期投喂部分天然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饲料中添加脂溶性维生素A等。

2.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

⑴病因:海水中溶入过饱和[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做过饱和现象。]的氮、氧而引起。

⑵症状:主要症状是在鱼的体内和体表出现大小不等和数目不一的气泡。仔鱼多见于鳍的边缘、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皮肤以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连接皮肤与肌肉,常称为浅筋膜。]和卵黄囊,稚鱼多发生在肠道、体腔,幼鱼往往在眼和角膜下、鳃丝或疏松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液态、胶体状或固态的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中,有的还可出现在血管等处。此病可使鱼漂浮于水面而失掉平衡,严重时导致大量死亡。

⑶流行情况:气泡病多见于人工苗种的仔、稚和幼鱼培育阶段。

⑷防治方法:灌注饱和度[饱和度可定义为彩度除以明度,与彩度同样表征彩色偏离同亮度灰色的程度。]以下的新水或降低水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