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温对水环境的影响

自从进入三伏天之后,吴江的气温就急速走高,连续35度以上的高温在潜移默化中给今年不景气的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养殖情况上撒了把盐,首先从水体情况上,连续的高温所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高温天气南美白对虾塘口管理的关键点

1、高温导致溶氧水平降低,同时由于水体中藻类、浮游动物及细菌的急速繁殖,呼吸作用增强,导致水体中下层处于亚缺氧或缺氧状态(如图1)。

2、强烈的光照、升高的PH和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爆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图2)。

3、水色越浓,水体温度上升越快,昼夜温差变大,水体密度减小,底部有毒有害物质上浮(图3)。

图1透明度

[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

严重低下

图2泛底,油膜,死藻

图3发黄萎缩的肝胰腺

而这些简单来说就是缺氧、蓝藻、毒性物质增加,而这些就造成了最近虾子

[虾子,别名:吴福花,千屈菜科、虾子花属灌木,高3-5米,有长而披散的分枝;幼枝有短柔毛,后脱落。]

出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1、吃料慢,上料慢

2、镜检有纤毛虫

[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

,严重的导致黑鳃,长毛

3、夜晚7、8点游塘,对光**有反应,会下潜。

4、红腿病

[红腿病的病原已报道的有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哈氏弧菌、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等均为革兰染色*性杆菌。]

多发,多为细菌感染,严重者导致肝胰腺发黄萎缩,偷死(图3)

二、高温对虾体本身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水产类生物都是变温动物,虾子也不例外,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的时候,虾子本身的温度就会跟着变化,而这就会影响各个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当水温超过34度时,虾子就会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钙和锌的大量流失,笔者在走访塘口时就发现了很多软壳的现象。

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不振,这也是近期虾子吃食出现问题的一部分原因。

虾子血液的载氧功能收到影响,导致吸收氧分的能力下降。

三、解决措施和预防办法

要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根据以上推测来入手,做好以下几点:

1、保证透明度,维持水体干净稳定:光合菌+*酸菌

[*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

,高温天气的最佳调水有益菌

[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

,建议3天为一个周期交替使用。

2、增强消化功能,促进食欲:肝胆保健康+*酸菌。

3、补充微量元素:碱康素,可以适当用一些豆粕掺杂在饲料中投喂,植物性蛋白有大量的钙和锌。

若是虾子出现了上面所述的偷死,红腿,黄肝,纤毛虫等问题,还需要对症下药,总得来说,近期由于高温引起的问题不会引起大范围的死亡,但是减产是肯定的,也需要谨慎处理,不能大意。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