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
[yú xiā 鱼虾 亦作“ 鱼鰕 ”。]的生长必须要吸收水中的金属营养元素
[怀孕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你怀孕之后,一个可爱的胎儿就开始在***肚子里成长起来。](如钠、钙、钾、镁、等),如每100克虾肉中含有0.23克钾、0.17克钠、0.064克钙和0.048克镁,而这些金属元素都是从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吸收而来的,并且这种吸收利用会随着每造鱼虾收成不断消耗掉而得不到
[《得不到》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一本原创类小说,作者是A4。]有效补充,这样经过多年大规模高密度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积累下来,造成水体中部分元素不断流失,在得不到有效补充时,就会造成水源
[水源是水的来源和存在形式地域总称。]中原本充足、平衡的营养元素变得部分缺失且不平衡,水体变软(总硬度偏低,这是多年对虾养殖区域比较常见的水难调水难保的一个原因。
因为代表总硬度指标之一的镁离子是藻类叶绿体非常重要而关键的元素。),已不能再满足鱼虾藻生长的需要。不但如此,水源由于受到工农业和养殖自身的污染,造成水体中的氮有机磷可溶有机质等营养元素超标,水源单一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致使蓝藻、甲藻等有害藻类丛生,绿弧菌、发光弧菌等致病细菌大量滋生,养殖水源中的菌藻以不利于鱼虾生长的有害菌藻占优势种群(淡水是蓝藻、海水是发光藻),造成水源的ph明显偏高。(大多数淡水水源的ph>9.0),这样如直接培藻的话往往都是**水色及ph值极高(≥9.6),这样环境虾苗根本就不能存活。因此放苗前一定要改变水体的菌相,利用菌藻共生关系改变藻相,这样才能降低pH水质稳定。重新构建优良的菌藻系统是放苗前的重要管理工作。
我们的操作是:消毒解毒后,培育菌相。用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口腔,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4~6亩/瓶)+红糖(4-6斤/亩)共同混合浸泡过夜后再加好丰水(3亩/瓶,提前晒2小时)全塘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