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危害梭子蟹养殖的血卵涡鞭虫病

血卵涡鞭虫[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ura)简称鞭虫。]是一类危害海水甲壳类[甲壳类是甲壳动物因身体外披有“盔甲”而得名。]的重要病原性寄生[寄生(parasitism)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腰鞭虫。隶属于植鞭动物门、腰鞭虫纲、血卵涡鞭虫属。主要寄生在甲壳类的肝胰脏、肌肉、肠道等组织。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危害极严重,是近年来梭子蟹[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牛奶病”、“牙膏[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品,有着很悠久的历史。]蟹”的主要病原。主要症状如下:

  腰鞭毛虫[鞭毛虫(flagellate)隶属于肉足鞭毛门(Phylum Sarcomastigophora)的动鞭纲(Class Zoomastigophorea),是以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无色素体,种类繁多,分布很广,生活方式多种多样。]目种类的生活史[生活史是生物学家很熟悉的概念,它可定义为物种的生长、分化、生殖、休眠和迁移等各种过程的整体格局。]分三个阶段:多核原生质期、营养体阶段及孢子生殖阶段。关于血卵涡鞭虫的生活史没有完整描述。据观察:血卵涡鞭虫病病程很长,属慢**,V期、Ⅵ期幼蟹即发现有虫寄生,不一定表现出“牙膏”或“牛奶”症状,养殖中后期环境恶化时可能会急性爆发;血卵涡鞭虫病可恢复,据养殖户反应,梭子蟹出现“牙膏”症状时,蜕壳后症状也可能消失;“绿水”容易出现“牙膏蟹”,绿水并不是指的浮游植物繁殖起来了,而是指养殖中后期有机质过多导致的水绿,此时水色浓绿,颜色长期保持不变,水中溶氧缺乏,尤其是底层缺氧严重,这时“牙膏蟹”比例明显增加;长期投喂生物饵料如兰蛤、野杂鱼虾尤其是投饵量过大时容易得血卵涡鞭虫病。

  出现了“牙膏蟹”不要过分担心,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简单杀虫,池底虫好杀,寄生在蟹体内的虫难杀;建议首先长期使用“福地安”、“底居安”改底、抑虫,适当使用“利饵多”、“利菌多Ⅱ”、“水产诱食酵母”沿边泼洒,对兰蛤进行营养强化,配合“氧速保”少量多次[健身运动中,少量多次通常是指:使用小重量、小负荷进行较多次数的练习方法。]的使用“增氧”、“洗鳃”、“助蜕壳”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牙膏蟹”的比例。

腹部发白

附肢基部发白

步足肌肉呈“牙膏状”

步足肌肉取样压片

镜下观察

带状粪便

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