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室内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①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培育:亲鱼3~4龄,平均体重0.5~1kg/尾,雌鱼略小,雌雄比为1:2,共50尾,培育密度[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为5尾/m2。每3~5天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1次,换水率为100﹪,并对亲鱼定期使用福尔马林及抗生素进行药浴。投饵量也从0.5kg逐渐增加至1.5kg。培育成活22尾,成活率44﹪。②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孵化:开始自然产卵,但数量较少;进入产卵高峰期,产卵量为120.8万粒;水温自然升至20.8℃,产卵量明显减少,卵质量差。受精卵[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在卵孵桶中进行孵化,1个卵孵桶放20万粒受精卵,微冲气。孵化率[孵化率 (hatchability) 即受精卵的孵化比率。]平均为70﹪。
二、仔鱼[仔鱼,别称凤尾鱼,俗称“子鲚”,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培育:培育期间水温为自然温度16~23℃,海水比重1.016~1.020,溶解氧大于5mg/L,pH值7.8~8.6,氨氮小于0.1mg/L,池上方用遮阳网遮光。初孵仔鱼布池密度为2.5万~4.6万尾/m2,平均3.5万尾/m2,共投放120.8万尾。仔鱼出膜48小时后开始投喂轮虫[英文名rotifer,亦作wheel animalcule。],投喂密度为10个/ml;仔鱼15日龄时,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最初投喂量为0.5个/ml,以后根据各池鱼苗[也叫“鱼花”。]密度大小逐渐加大投喂量。交叉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
三、后期室外[室外,读音shì wài,汉语词语,指露天场所。]培育:(1)池塘:池塘面积300m2,水深0.8m,培育期间水温20~32℃。要用100kg生石灰消毒处理。(2)肥水及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接种投苗前15~20天,室外土池开始进水网滤,施化肥和泼洒豆浆。肥水后接种轮虫,密度为0.5~1个/ml。(3)育苗培育:将室内培育的鱼苗移入室外土池培育,鱼苗全长达到20mm前,饵料仍然为轮虫;全长达到20mm后,以桡足类为主;全长超过30mm后,饵料为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鱼苗入池后,每天添加一些新鲜海水。满水位后开始换水。前期2天换水1次,换水率20~30﹪;后期每天换水,视水质情况及时调整水量,一般换水率为20~30﹪。此外,还准备好“速氧精”等,以便浮头时可迅速泼撒。
(摘自《齐鲁渔业》201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