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是指从3厘米左右的鱼苗培育到8~15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的鱼种。此时,鱼的规格增大,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习性基本上与成鱼相似,集群性较强,摄食量增大,对生态环境适应性增强。因此,在培育过程中必须根据瓦氏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要点。
1、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条件及清理
培育池面积一般2~4亩较为适宜,面积过大易造成鱼种摄食不均,并给捕捞操作带来困难。池塘保水深度1.5米左右,池底平整,池中淤泥少,保水性能较好,便于进、排水,水源无污染[无污染是指产品生产、贮运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防止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以及放射物质、重金属、有害病原微生物等对畜产品生产及运销各个环节的污染。],周围环境安静,并准备些遮光物。在投放苗种前首先要进行池塘除野消毒和培育水质,在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高峰期出现时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鱼苗,池塘水体深度控制在0.7米左右。
2、苗种放养
苗种培育一般应根据生产情况和池塘条件确定苗种的放养规格、密度,放养的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敏捷,蹿跳有力,并将鱼体进行严格药浴消毒。每亩放养2~3厘米的苗种2万~3万尾;如短期饲养,7月至8月初分池饲养商品鱼的每亩放养2~3厘米的苗种1万~1.2万尾。待鱼种长到8厘米时,即可进行分池,再放入成鱼池塘中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