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池塘常温培育的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在冬眠[冬眠也叫“冬蛰”。]期间和冬眠后往往有较多数量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的现象,人们称此为“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死亡症”,也有人称为“越冬病”。“越冬死亡症”是个很复杂的疾病的统称,诱因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有死亡后上浮的、沉底的、在泥沙[泥沙,是指在土壤侵蚀过程中,随水流输移和沉积的土体、矿物**等固体颗粒。]中的,也有爬上岸死亡的。就死因而言,有内外伤的、瘦弱的、鼻霉及肺炎的、寄生虫的,也有入冬前患病的,患病病种不同,死后表现也不同。
①雌甲鱼产完一批卵后,身体极度疲劳和虚弱,此时气温和水温逐渐下降,雌甲鱼的摄食能力减弱,如果所投饲料营养不全面,雌甲鱼虚弱体质[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得不到[《得不到》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一本原创类小说,作者是A4。]恢复,体内营养积蓄过度消耗,这样经过漫长的冬眠后,雌甲鱼的体质和抵抗力就更弱,极易消瘦并受病原体感染发病,甚至死亡。
②体质虚弱的甲鱼,在越冬前因捕捉惊扰、相互撕咬而受伤,继而伤口感染,病原菌入侵并在体内大量繁殖,这类病甲鱼在寒冬到来时已无力钻入泥沙中越冬,仅卧于池底淤泥上,因病情恶化、冻伤而又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③部分体质较弱病症较轻的甲鱼,开始越冬时,仅能钻入浅层泥沙中或身体半露于泥沙之外,处于一种半冬眠状态。越冬期间,偶遇天气反常,如气温突然上升到20℃以上,这些体质较弱的病甲鱼便会误认为天气转暖,而钻出泥外进行觅食,甚至爬上晒背台晒背,又遇上气温在1~2天内急剧下降,导致这些病甲鱼一下适应不了,体质进一步下降,病情恶化而无力钻入泥中,仅暂卧于淤泥上,逐渐死亡,浮于水面。
④部分体质较好的甲鱼越冬前虽因受伤或其它原因感染病菌发病,当冬季来临,仍能钻入底泥中越冬,但病情继续恶化,而此时病甲鱼又不能得到食物的补充和药物治疗,加上池底淤泥多年未清,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氨等有毒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或极易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过多,病甲鱼很快烂死在塘泥中。
⑤水环境不好。冬季12℃以下时,甲鱼是用鳃状组织呼吸的,所以水中的溶氧对甲鱼越冬影响很大。越冬期间池水面长期冰封会使甲鱼缺氧而死。池中有机质过多,耗氧过多,而使水体缺氧或产生氨气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也会使甲鱼中毒而死。
以上是甲鱼“越冬死亡症”发病原因,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我们要多注意一些细节上的东西,这样才尽量的避免出现甲鱼“越冬死亡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