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鲈鱼苗“黑身”、打转,怎么破?


近年来,广东珠海地区海鲈[海鲈(sea bass)亦称鮨。]养殖池塘春季放苗后两三天即开始出现“黑身”、打转、大量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而且死得急、死得快,每天死亡100尾以上,严重的死亡量过万,用药不当全部死亡的情况也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种情况?又该如何治疗呢?笔者总结了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原因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发病原因

温度、运输、气压变化、水变等一切外界环境变化应激都会诱发鱼苗[也叫“鱼花”。]“黑身”,进而发生大量死亡,实际上病鱼是感染了**[**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性神经坏死**,这种**病是严重危害多种海水鱼[海水鱼主要是指产自热带地区的海鱼,它们色彩特别艳丽,形状奇特,是观赏鱼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部分淡水鱼的一种**病,尤其对仔鱼[仔鱼,别称凤尾鱼,俗称“子鲚”,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和幼鱼[幼鱼是指仔鱼发育为具有成年鱼形状特征的个体,它们的造 型宛若成年鱼的微缩品。]危害很大,是鱼苗培育和“标粗”阶段的重要疾病,在海鲈放苗初期,除部分是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等其它原因引起的“黑身”以外,多数都是神经坏死**引起的。

二、流行情况及症状

一般流行时间为每年12月初至清明放苗期[苗期,是指谷类作物从出苗到拔节的时期。]间,仔鱼期病鱼厌食,在水面飘浮、鳔肿大,幼鱼期病鱼可出现螺旋式垂直游动。典型症状是鱼苗“黑身”、活力差、身体消瘦(图1);在水面打转或停滞(图2):镜检鳃部充血、有大量血窦。由于该**在海水可存活60天以上,所以该**可以在水中游离而感染仔鱼,或者亲鱼产卵后附着在卵表面而感染后代,在斗门地区,绝大多数为垂直传播,水变、气泡病诱发发病,对幼鱼和仔鱼危害极大,严重者在一周内死亡率可达100%。

图1

图2

三、防治方法

**病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是关键。

1、预防方法
(1)选择无**鱼苗由于该病主要是鱼苗携带**传播,因此购买不带**的海鲈鱼苗是关键。
(2)防诱发因素海鲈鱼苗即使携带神经坏死**,但是养殖水体环境稳定,不缺氧,投喂合理,也能做到不发病。
(3)增强鱼苗体质内服营养保健产品,如“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按1瓶:1包:6包拌400-600斤料使用。另外还可以外泼“优肽”2亩/包+“速解安”3亩/包来稳水、抑菌,通过增强体质、稳定环境预防**病的发生。

2、控制方法
一旦苗期发生这种情况,首先要做到不换水、不加水,减少换水造成的对鱼苗的**,减少应激反应。其次要做到不杀虫、给水体消毒要谨慎,不用甲醛等**性较强的药物,不使用耗氧量大的产品,防止亚健康状态的鱼苗暴发**病,长期拌营养套餐内服增强鱼苗体质,定期(4-5天)使用一次“优肽”+“速解安”稳水、调水,逐步减少鱼苗死亡,达到治疗效果。

总体来说,海鲈苗期预防是关键,平时定期监测水质,合理使用稳水、抑菌的产品,维持水体稳态,才能保证苗期海鲈的健康生长。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