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承载力和海水养殖的关系(一)


前言:大家好!关于《海域[从地理意义上讲,海域是指海洋中区域性的立体空间,从法律意义上讲,海域的概念可以分为《海域使用管理法》层面上的海域、《物权法》层面上的海域、国家主张管辖范围层面上的海域:既包括《海域使用管理法》、《物权法》所调整的内水、领海海域,同时也包括专属经济区和**架。]承载力[承载力是从工程地质领域里转借过来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地基的强度对建筑物负重的能力,现已演变为对发展的限制程度进行描述的最常用概念之一。]与海水[海水是流动的,对于人类来说,可用水量是不受限制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的关系》是我们最早收集、整理的资料。并且多日以来以来还在不断的进行填充,力求完善。这是一个涉及范围广,难免冗长烦琐的话题。之所以将它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透过对海区、海域现状的基本认识,养殖户可以了解到海水养殖业愈加困难的根源所在。成龙、刘媛媛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歌曲《国家》不知大家是否听过,其中有两句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其实在我们眼中,海水养殖池塘和海域海洋的关系亦如此,养殖池塘是最小的“海”,海域海洋供养着成千上万的养殖池塘。只有海域海水(水源)健康,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池水健康。脱离这层关系探讨池塘水质恶化,无异于“盲人摸象”。希望通过这系列文章会给大家的水产养殖活动带来一定助益,也借此开启羊羊们与小灰灰今年关于东港水产养殖问题的涉猎之旅。

海域承载力概况:

承载力原为物理力学中的一个物理量,指物体在不产生任何破坏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后来其概念被借用于生态学的研究,指某一区域资源和环境状况多能支撑的某特定物种的最大数量。承载力概念源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后被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引用,并在生态学中得到广泛应用。1838年,比利时生物学家P.E.弗胡斯特提出承载力的定义,并在人口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领域展开研究。海域是个立体概念,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海域既包括海岸带[海岸带是指现在海陆之间相互作用的地带。],又包括海岸带以外的水体、海床和底土。海域承载力主要关注特定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shengtaihuanjing]对海洋产业的支撑力及对海上、陆源污染[污染有两种定义,其一为环境中出现的因其化学成分或数量而阻碍自净过程并产生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其二为外来物质或能量的作用,导致生物体或环境产生**效应的现象。]物的承载能力。目前,虽然针对海岸带的研究较多(涉及养殖、捕捞、旅游、污水排放等)但对海岸带以外的广大区域研究较少。狄乾斌(2004)将海域承载力的内涵界定为:一是海域承载力的承压部分,即海洋的自我调节能力,及资源和环境的供容能力;二是海域承载力的压力部分,即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

人类活动与海洋环境污染关系:

中国沿海11个地区以13%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60%的财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海洋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海洋的生命活力正因为人类污染行为日益减弱。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岸线,沿海岛屿6500多个,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目前,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但近海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差,局部海域污染严重。一,二类海水面积下降,而四类、劣四类海水面积上升,全国9个重要河口、海湾中,6个水质为差或极差。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严重,生态遭到破坏,渔业资源衰退。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与大气、陆地污染有很多不同,具有来源广、面积大、持续久、防治难、危害强的特点。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封闭性特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脆弱性明显。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目前我国海洋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类型、规模、结构、性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生态、灾害和资源四大生态环境问题共存,相互叠加、交互影响,系统性、区域性和复合性特征明显。总体上说,我国海洋污染源主要有陆源型、海源型和空源型。

1.陆源污染:
海洋污染物总量的85%来源于陆源污染物。成为主要是化学需氧物质、氨氮、油类物质、磷酸盐四类合计占95%。陆源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农业养殖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禽畜粪便等。在我国,海洋污染物总量的八成以上来自于陆源污染物。上世纪80年代,沿海工矿企业入海污水量达55亿多吨,90年代增加到100亿吨以上,2000年达到221亿吨,2005年超过317亿吨,平均不到十年就翻一番。《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72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51%、53%和53%。我国近海海域的垃圾以塑料类、泡沫类和木制品类为主,86%的海滩垃圾和91%的海面漂浮垃圾源于人们的海岸活动,剩下14%的海滩垃圾和9%的海面漂浮垃圾源于航运和捕捞等海上活动。

2.海源污染:
主要是海洋油气开采、海洋运输、船舶排放的物质以及海上交通事故引发的污染。总体来看,海洋水体油污染的自然来源约占92%,人类活动来源约占8%,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是突发性溢油事故。1吨石油[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可在海上形成覆盖12平方公里范围的油膜,1升石油完全**需消耗40万升海水中的溶解氧。缺氧的水体中生物是不能生活的。近10年来,我国新增加的石油产量约53%来自海上油田,到2010年海上油田的产油比例更是达到了85%。据统计,从1973年至2014年的40年间,我国沿海共发生船舶溢油事故3200起,总溢油量约42936吨,其中溢油量50吨以上的重大溢油事故91起,特别是2010年大连输油管道**、2011年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导致海洋环境被污染、生态被损害。我国的滩涂围垦、网箱养殖、过度渔猎也都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盲目建设海水养殖设施,过度开垦海洋资源,养殖方式粗放低效,大量排泄物、钓饵、鱼粪和养殖户生活垃圾的分解,产生大量氮和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成为引发赤潮的根源之一。据《2014年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海水重点养殖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等主要污染指标大幅超标且呈扩大趋势,其中,无机氮超标面积占所监测面积的比例高达72%。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每年可捕捞量大约为800万吨,但2014年末渔船总数107.17万艘,总吨位1044.35万吨,海洋捕捞(不含远洋)产量1264.38万吨,使近海渔场处在超负荷状态之下,鱼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减少,降低了海水自净能力。

3.空源污染:
主要是污染物质通过大气交换以及降水汇入海洋引发的污染。以石油污染为例,陆地经由大气输入海洋的石油每年约(0.5~5)×105吨,主要途径是吸附石油烃的微粒降入海洋、含油废气的降水携带以及大气与海面的气体交换。大气中石油烃来源于机动车辆排气、石油工业和其他工业使用石油烃时的蒸发损失以及燃煤时石油烃挥发。气态石油烃为空气中尘埃所吸附,然后经大气运动输入到海洋上空。

海洋污染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

生态气候:

海洋是巨大的能量储存库,全球气温的调节器。世界海洋不仅对全球的自然地理环境有重大影响,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在过去30年中,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这使得地球温度每10年上升0.2℃,而增加的这些热量多数被海洋吸收。除了吸收热量外,海洋还吸收大气中的二**碳,人类排放的二**碳约有三分之一被海洋吸收,被吸收的二**碳导致海洋表层海水酸化。二**碳吸收量的增大给pH值带来的变化微乎其微,但却大大降低了海洋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这使得地球海洋系统在数百年甚至数十万年来形成的地球化学条件发生了严重的偏离。因为温度的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全球海洋的年初级生产力至少减小了6%(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据)对全球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着生藻的数量有着明显的影响。温度一旦超出某特定范围,生物调节机制失效,死亡风险增加,种群数量下降,甚至出现局部灭绝的现象。

威胁健康—水俣病[水俣病是因食入被有机汞污染河水中的鱼、贝类所引起的甲基汞为主的有机汞中毒或是孕妇吃了被有机汞污染的海产品后引起婴儿患先天性水俣病,是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

1950年起,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水俣镇渔村陆续出现怪现象;海面上不时泛起片片白肚子死鱼。海鸥飞着飞着突然坠入海中,镇上的猫像中了邪似的步态不稳,浑身抽搐,最后像**一样跳入大海。1953年在水俣镇开始出现患怪病的人,病人口齿不清,面部痴呆,步态不稳,接着耳聋眼瞎,全身麻木。继而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最后身体弯曲在绝望的叫声中死去。最后医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出动,终于找出“元凶”—甲基汞[甲基汞(CH3Hg)是汞的甲基化产物,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环境污染物,在自然界中,无论是在厌氧还是需氧的条件下,含汞的化合物都能被微生物转化成甲基汞或二甲基汞。]。原来新日本氮肥公司的含汞污水大量排入海湾,然后汞被水中微生物转化为甲基汞而进入浮游生物体内,在经过“浮游生物—小鱼—大鱼”食物链的富集,使大鱼中的有机汞浓度达到海水汞浓度的几万倍,人吃了这种鱼,便发生了甲基汞中毒,是为“水俣病”。不过现在地球人都知道了熊本县的存在,不是因为“水俣病”,而是“熊本熊”,一个神一般的存在。

石油污染:

上面就这个问题已经说过了,我想补充的是石油污染,论危害,海鸟首当其冲。每年约有100万只海鸟死于石油泄漏。石油的密度较小,且不溶于水,一旦进入海洋,就会漂浮在海面。隔绝了水和空气的氧气的交换,并消耗大量水中溶解氧,使海洋生物很快死亡,渔业减产。问题是污染治理之难、生态破坏之大、污染物残留时间之长难以想象。大家感兴趣可以百度下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就不在这儿赘述了。

赤潮的发生:

都知道赤潮的发生在于水体富营养化,这两个问题在以后会聊。大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比较模糊,觉得养殖喂那点料算什么?确实不算什么,但如果算上外界因素,那点料有可能就是压垮池塘承载力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之前《水产减肥,刻不容缓》一文中说到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5%,这都不算少,农药的利用率也只有36.6%。中国80%以上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超过60%以上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处于极差状态。2000年—2009年全国近海共发生赤潮灾害792起,平均每年发生79.20起。近几年全国四大海域发生赤潮的频度已经是70年代初的30倍以上,不排除那时候的海域监测设备不足有错漏报。目前东海海域污染最为严重。东海曾是我国富饶的“鱼仓”,中国渔业的骄傲,海产品捕捞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这么一块神圣的海域,近年来却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目前仅东海一处赤潮发生率已占四大海域赤潮总量的60%以上。

红树林湿地、珊瑚礁的减少:

海湾面临“荒漠化”的威胁,给海水养殖业带来严重的威胁。近海的开发、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使得我国有58%的珊瑚礁有退化的危险。红树林面积从50年代5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约为1.6万公顷。红树林锐减的后果:海滨生态环境恶化、滩涂海洋动物经济产量下降60%—90%,近海鱼苗资源明显下降,珍珠养殖出现危机,赤潮灾害日趋严重,港口淤积率提高。

海洋自身修复力:

大型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其生命周期长,生长速度快,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具有超累积营养盐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氮、磷营养盐的生物过滤器。何培明等指出,每1000吨紫菜可从海洋中除去50—60吨氮和10吨磷,每1000吨海带可除去30—40吨氮和3吨磷,每1000吨江蓠可除去50—60吨氮和3吨磷,每1000吨浒苔可除去45吨氮和5.5吨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约为3.6亿平方公里。尽管海洋拥有着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显然这种自我修复能力已经跟不上人类活动的节奏,污染愈加严重,问题愈加严峻。

小结: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海洋不能承受之重。再慷慨的母亲也难以满足天天伸手索取的浪子,不过浪子回头金不换,关爱海洋,关爱子女,从现在做起。







来源:东港拜耳水产养殖服务
作者:小灰灰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