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源公司市场部走访了江浙各主要的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地区,从与养殖户的交谈中得知,由于目前甲鱼养殖周期已进入中后期,温室[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甲鱼“性早熟[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在江浙部分地区又俗称为“打拳”、“***[***:生物体产生生殖细胞用来繁殖后代的**。]外露”、“脱*”)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养殖“杂交鳖”和“日本鳖”的养殖户情况更为严重,因此造成了次品甲鱼和死亡的甲鱼比较多。为此,根据相关资料有关采访了浙江兰溪地区甲鱼病害治疗专家严先生,现将专家的经验和建议与广大养殖户朋友分享,同时对严先生表示由衷感谢!

出现“性早熟”的公甲鱼***脱出无法收回,而***一旦*露在外就会被其他甲鱼咬掉,从而造成甲鱼死亡。

其实养殖5个月以上(有的甚至3、4个月就开始出现)的温室甲鱼出现少量“性早熟”现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性早熟”现象比较严重那就是一种病症了!主要原因涉及两大要素:1、温室的环境。温室的环境因素包括:在养殖过程片面追求控高温快速生长,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甲鱼就比较烦躁,性冲动[性冲动是指在性激素和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对性行为的渴望与冲动。]就比较激烈;2、甲鱼处于亚健康[我国很多学者都提出过亚健康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其中陈国元、陈青山、刘保延、陶茂萱等学者提出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状态。比如过高的温度促使水体的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快速大量耗掉水中的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使得水体的氨氮、**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值偏高,导致甲鱼处于亚健康状态;另外,甲鱼内脏**的功能受损,或体内致病菌数量已繁殖累积尚未导致剧烈病变前的亚健康状态。

浅析温室甲鱼“性早熟”原因与防治措施

因此,预防甲鱼“性早熟”首先要调控好水环境,并定期使用碘制剂给养殖水体消毒,其次在甲鱼养殖3、4个月后就可以给甲鱼饲喂“葡萄糖”(5克/千克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性迟熟素”(5~8克/千克饲料,喂一星期停一星期如此反复)和**多矿,同时,温室的水温应控制在31℃以内。

当甲鱼出现“性早熟”时,首先应分析原因,认真观察逐项排除,然后辅以些许药物,不排除致病因仅以药物来治疗,是无法取得效果的。辅助的药物可选择“性迟熟素”(5~8克/千克饲料)和清凉解毒的中草药如“菌毒散”(5~8克/千克饲料)。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