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养虾,越来越像**。养虾成功的那一刻就像你扔出去6个**,出来六个6一样。大部分时候,都是四万六千六百五十六分之一之外的情况。胜算如此之小,老王该怎么赢回来?
老王像往常一样结束巡塘,甩了甩脚上的泥,摸出红双喜,点上一根,蹲在塘边仔细的抽了起来。红点在黑暗里一亮一灭。红双喜还是隔壁老马头的儿子大川结婚时的喜烟。想起大川他娘方芸,心里五味杂陈
[《五味杂陈》是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苏毅敏、于景。]。老王把烟盒小心的揣在胸前的口袋里,按了按,像揣一块心爱的宝贝。
老王养了十几年虾,前几年一直势头不错。今年不知咋的了,一连排了三塘。这第四次放苗长到了二十来天,正是关键的时候,老王一刻不敢放松。老王有次听了镇上安排的老师讲课,第一次听说工厂化养虾,老王听得有点迷糊。如果这次放苗再不行,真得做点改变了。老王扔掉手里的烟头,背着手往小屋走去。
老马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大川讨了个媳妇,城里来的,能说会道,脑袋瓜子又灵。老马嘴上不说,心里说不出的满意。老马心想这下好了,有个会操持家的女人,自己也多了个帮手。老马做前些年做建筑生意,赚了不少钱,建了小洋楼,这几年行情不好,公司一堆坏账收不回钱。员工人心惶惶,没有人真正替公司着想。
老马有时候想,自己挺精明个人,生个儿子咋那么憨,随谁呢?老马呷了口普洱茶,望向窗户边,方芸正在整理桌子上散乱的图纸,暖红色的居家服有点紧,显现出腹部一圈赘肉。老马扭过头,灌了两大口茶,起身向卧室走去。
方芸这时抬起头怔怔的忘了一眼,把最后一支笔**笔筒,缓缓的坐在老板椅上。
天蒙蒙亮,老王掀掉身上盖着的外套,抄起手电筒赶去塘边。南头的料台显示虾子们胃口很好。老王稍稍松了口气,招呼工人们开始喂料。这已经是一个星期来第三次加料了,根据以前的经验,只要是一个小时以内吃光,就说明料是不够的。
老王顶着风准备去查看北头的料台,小孙先老王一步提起了料台,辅一**就示意老王赶紧过来。老王心里隐隐不安,果然料台有点沉,里面躺着三五条死虾,饲料还剩了一些。老王赶紧拿抄子扫了一遍底,果然,北头已经出现一些死虾。小孙告诉老王,半夜他巡塘的时候发现跳闸了,不知道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停了多久。老王盯着有点泛沫的水面,根据经验,很可能缺氧了。
老王开始往塘里泼洒**增氧的产品,尤其是北半边。同时叫了村里的张工赶紧过来测水质。一直折腾到快中午,看到北面塘底的溶氧也恢复正常了,才稍稍歇了口气。当天老王把虾料减半。到了隔日早上再看时,吃料已经正常了。老王估计这次因为处理及时,损失不会太大。
老王回想整个过程,先是头一天下了一阵急雨,天有点闷;其次半夜跳闸;由于前几次排苗,心态有点着急,喂料的时候冒进了一些,然后起风的时候没有引起警惕,更是忽略了水体的细微变化。老王揪了一把脑门上的本来就不多的头发,发誓下次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