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而我国华南地区素有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的传统,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下冬棚对虾养殖所要注意的问题。

一、池塘清理与消毒

南美白对虾冬棚实用养殖技术汇编

南美白对虾属于底栖动物,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放苗前要特别注意对池塘底质的清理和消毒,具体做法:

1、高位池养殖:高位池的池底一般都经过了隔水处理,防渗漏能力强,因此主要使用高压水*彻底冲洗,把脏物排出池塘,然后进水30~50公分,可使用碘宝(主要成分聚维酮碘,用量1瓶/亩)进行消毒处理,碘是低残留的高**性消毒产品,不像强氯精等会产生较强**性,同时对使用者也比较安全。

2、土塘养殖:经过一造虾的养殖土池池底一般会残留大量含氮类有机物,造成池底酸化,此时除了使用水*清洗外,还需要用生石灰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

进行熟化并降低池底pH,用生石灰(小块)100~200公斤/亩均匀洒满池底(污染严重的地方可适当多放生石灰,再用水浸透池底1~2天,在高温的作用下彻底杀灭池底表层土壤下的微生物,降低发病几率,然后可以进水并用碘宝消毒了。

二、科学选苗

清理完池底紧接着就要准备放苗了,南美白对虾品系众多,优质的苗种应该具备头大、体节长、逆水性强的特点,同时眼睛较大、张开幅度宽、尾扇张开80%以上,胃肠道粗、直而饱满、体表干净、无脏物,这样的虾苗具有抗应激强、吃料快、吸收好、长速快的优点,是非常适宜养殖的优良品种。

图一:虾苗的肌肠比应大于4:1(上);逆水性要强(下)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养殖户都不具备鉴别苗种优劣的能力,又往往贪图便宜,因此造成劣质苗种泛滥,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我们推荐给大家一套简单而又科学的鉴别方法——苗试底:将一定数量的种苗用80亩纱绢袋缝好,绑上重物沉入池底,24小时后计算苗的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

,由于对虾基本生活在池塘底部20~30公分,通过苗试底就可以知道这批苗是否真正适应塘底的环境了。

图二:苗试底可以看出虾苗是否适应塘底环境

三、搭建冬棚

一般情况下,在放苗15天左右就需要开始准备搭建冬棚的工作了,避免随时可能到来的寒流影响。以木架、竹棍或钢管搭建成基础,再覆盖以结实耐用的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俗称冷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由于其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资较少,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最后用钢丝绳

[钢丝绳是将力学性能和几何尺寸符合要求的钢丝按照一定的规则捻制在一起的螺旋状钢丝束,钢丝绳由钢丝、绳芯及润滑脂组成。]

按照一定顺序拉好,并固定于池塘四周的木桩或铁管上。木架、钢管、钢丝绳等的大多数材料可以重复利用三年左右,塑料大棚可以卖废品,因此搭建冬棚的成本相对较低,建议大家一定要购买质量较好的塑料大棚,以免因大棚破损造成棚内温度下降影响养殖效果。

图三:搭建冬棚的骨架

图四:伞式大棚,适合于台风频繁的区域

四、套餐搭配

冬季养殖对虾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因此科学合理的搭配饲料及调水产品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成活率,减少水质污染从而大幅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表一:冬棚虾套餐模式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上面我们讲了冬棚养殖的池塘清理、苗种鉴别、冬棚搭建以及套餐模式,接下来我们谈谈冬棚养殖对虾经常会遇到的几种问题:

1、肥水难

问题:由于经过了一年的养殖,塘底残留了大量的有机物,虽然经过清塘但不一定能彻底清理干净,水体中容易缺乏微量元素。

建议方案:此时可以使用虾蟹活力宝1~2亩/包+加酶利生宝3~4亩/包。

2、水太浓

问题:冬棚环境稳定,温度适宜藻类生长,且较少补充新水,因此在养殖中后期往往会造成水质过浓。

建议方案:第一天上午可以先补充有益菌,抑制藻类生长,下午直接干洒爽水宝2亩/瓶;第二天上午大剂量*酸菌,正肠宝1~2亩/瓶或生物净水宝1~2亩/瓶(可根据水质情况同时使用加酶利生宝3~4亩/包)。

3、白便症

问题:白便是这几年对虾养殖常见的疾病,表现为虾粪便发白,漂浮于池塘四周,如不及时治疗会损伤肠道上皮细胞,造成无法吸收消化食物,严重者甚至造成对虾死亡。

建议方案:可采取内服+外用的措施治疗:内服,正肠宝+护肝宝拌料,连续使用3~5天;外用,爽水宝1瓶+溴宝1瓶,拌匀直接干洒,用于2~3亩水面。

六、总结

随着近几年大塘养殖对虾成功率持续下降,很多养殖户打算借冬棚养殖大赚一笔,冬棚养殖环境稳定,发病几率低,还可以趁“双节”之际,提高出塘价格,实现利润增长。但也有一些养殖户却养殖失败,亏的血本无归,究其原因无外乎苗种、饲料和管理这三方面的问题,希望我们推荐的这套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帮助大家降低风险,养殖成功!

作者:澳华集团研发中心 杨阳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