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苏祥锦
养虾要好水,水要养护,这个概念大家都明白,而且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有时我们自以为好看的水并非就是藻相优良的水质。看藻相不是拿去药店检一下就能确定的,其实很多药店只是粗略地看看大概属于哪门藻类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他们认为就可以了。殊不知
[殊不知,指的是竟不知道(引述别人的意见而加以纠正),也可以形容竟没想到(纠正自己原先的想法)。],每一种的藻类在一定条件下都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不能说绿藻、硅藻就一定是有益藻,而蓝藻
[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甲藻、*藻就一定是有害藻。
比如绿藻,大家都认为是优良的藻类,都会看作是最好的苗期饵料生物。但如果绿藻在水体中的比例超过八成,同时生长又非常旺盛的情况下,那么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吃不完,绿藻就会变老,失去光泽度,从最初的产氧变成了大量耗氧。如果不及时处理,对虾的肝脏因为长期处在低氧环境下,就会慢慢开始萎缩,直至出现偷死现象。
而*藻通常会引发对虾缺氧,但如果是在中后期的塘里,有少许*藻往往要比一点*藻都没有的塘污染小。因为*藻会大量的吸收和利用可溶性有机物
[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
蓝藻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养过虾的人基本上都遇到过。蓝藻会让水体呈天蓝色,它在水中旺盛生长时会均匀分布整个水体,水质看起来蓝得瘆人,而且会越来越浓。但是,只要不产生死藻,不仅对虾危害不大,还会有消除污染物的功效。同时,蓝藻还会产氧,只要定时培菌改底,把其死藻分解**处理掉,对虾往往养得比较好。特别是5、6、7月份雨季时,有少量的蓝藻,pH值会很稳定,大雨过后,基本上不要洒石灰。不过,蓝藻一旦大量死亡,水就会剧变,溶解氧会急剧降低,最可怕的是蓝藻毒素会比其活着时高数十倍,会直接导致对虾死亡。
在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的过程中,虽然藻相重要,但水质的稳定更为重要。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藻相的优良,更要关注藻类的生存状态。也就是说,不要等到藻类死亡了,才想起要培藻保水;不要等到水色都变了,才想起要改底培菌。我们一定要准确判断什么时候会出现转藻、倒藻等水质变化,一定要提前为施用调水产品做出诊断。我们有时可通过一些藻相的变化来判断水质、底质恶化的程度,还能推断水的走向。
菌相与藻相一样,一个水环境里的优良菌相,其实不仅仅全是有益菌,有害菌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也是养殖户经常会犯的常识性错误。很多养殖户认为把有害菌杀光了,养殖就安全无忧了。殊不知很多时候水体里的细菌很多时,对虾很正常,而养殖户经常在消毒杀菌之后,对虾反而容易出问题。这是因为消毒过后,把对虾适应的环境破坏了,对虾适应不了新环境而出问题,所以我一直都强调严禁消毒。
活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化合物直接被藻类利用。有些细菌的代谢产物也可以帮助有些藻类生长繁殖,就是我们常说的菌相决定藻相。单一的菌相会促进单一的藻相形成,复杂的菌相相应会产生复杂多样的藻相。对于养虾而言,藻相越复杂多样化,藻相水质就越稳定,越能维持长久。因为一种藻类死亡后不会引起整个水体的覆灭,还会有其它藻类代替它成为优势种群
[生物学名词,种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的种群。],这样的水体就不会轻易的倒藻、变质。
◇“养护”新理念就是在“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科学理念的基础上注重池塘养殖环境,以及养殖对象体内微生态环境的健康养护。它的主要内容是以稳定健康的水体溶氧为核心,培育和养护良好的藻相、良好的水质、良好的底质;养护养殖对象健康的肝、肠、胃、鳃,促进养殖对象体内微生态的健康循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健康、高效的养殖目标。
如有疑问或更多养殖难题,请致电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广西防城片区技术主管
[技术主管,主要职责是组织公司新产品的研究试制工作及现有产品的改进工作等等。]苏祥锦。欢迎您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