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是池塘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冬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给生产带来损失,因此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池塘养鱼的关键,加强鱼类越冬管理,减少经济损失,那么在这里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鱼类越冬管理技术大全

  一、做好鱼体检查,杜绝病鱼越冬

  随着水温的降低,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繁殖速度减弱,越冬前后鱼病也明显变少,但适应于低温的部分真菌和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类的车轮虫还潜伏在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随时可导致鱼体水霉病和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尤其是拉网过后的鱼塘[鱼塘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就更加明显。但由于冬季鱼类的活动量减弱及水温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病鱼在水面上难以被发现。如果池塘结冰后发现鱼病,再进行治疗就比较麻烦,而且得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越冬前应做好鱼塘用药的预防工作。方法是:在天气暖和的午后亩用200克溴氯海因泼洒一次,隔2~3天后再亩用200毫升的车轮灭(苦参碱)泼洒一次,可有效预防冬季病害的发生。

鱼类越冬管理技术大全

  二、增加鱼体脂肪,提高鱼类体质

  许多渔农都知道:鱼类越冬后鱼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一般四大家鱼体重可减轻5%左右,特别是草鱼鳊鱼的体重下降还会更大。这是因为鱼类停食[停食,指食物停滞胃中不消化。]后,进入半冬眠状态。虽然鱼类因低温不需要大量的能量,但鱼在较低的水温下仍会有一定的活动,促使鱼机体内脏还需要一部分能量来维持生命。有些渔农认为在鱼长成成鱼之后可以投喂一些低质量饵料,以减少鱼塘的投入,其实这样并不科学,在鱼类停食前20天甚至一个月内反而更应适当投喂一些高质量的精饲料,如鲤鱼料的蛋白质应在32%以上,草鱼料的蛋白质应在28%以上。好在饲料中添加5%左右的玉米增加饲料有效糖的含量,从而增加鱼类的脂肪,增加鱼体肌肉的厚度。这样鱼体可以避免严寒气候带来的冻伤,有效减轻越冬带来的“掉膘”问题。

  三、加强池水管理,提高水体质量

  冬季鱼塘冰封后,池底水温并不一定很低,沉积在池底的残饵、粪便和一些死后的浮游动植物依然会发酵分解,这样既消耗水中的溶氧,又产生出类似夏季池塘中常见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再加之冬季低温、光照时间的缩短、微生物的减少、溶氧的降低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有害物质在低温下难以分解转化,因此,在低温下消除水体的有害物质比夏季高温时困难了很多。所以,对越冬池塘好在水温不低于18℃时亩用0.5~1千克的生物制剂EM菌泼洒一次,或者采用“磁性水质改良剂”(硫酸铝和强机体复合物)亩用1千克泼洒一次。当鱼类完全停食后,亩用150~200毫升的“轮虫快克”(主要成份乙酸素)可有效预防水体中浮游动物的过量发生,从而能够保证越冬鱼塘的水体质量。

  四、推迟停食时间,冬季合理投喂

  常见的温水性鱼类在水温10℃以下时就有明显的停食表现,大部分渔农也习惯不再给鱼投喂饲料了。经过我们对鲤、草、鲫、鳙在水温低于10℃时做过的多次试验表明,这些鱼类每天给极少量的饵料,在短时间内仍能很快吞食。由此可见,鱼儿冬季的停食时间越晚越好,即使在停食之后,选择在晴朗的午后投喂少量的饲料也是有好处的。

  五、搞好水体增氧,确保安全越冬

  严寒的冬季已是冰封水面,为了让鱼儿安全越冬,我们建议在结冰前把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偏移向料台附近,每天定时开机半小时左右,这样以保证增氧机附近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不结冰,以达到冰下水体长期通风换气、提高水体溶氧的作用。另外,对渗水的池塘,要定时加注新水,保证冰下水的深度好在1~1.5米之间。加水时一定要从下而上加水,切莫形成二茬冰,防止鱼类冻伤冻死。同时在大雪天气要合理地清扫积雪,保证冰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总之,鱼塘的安全越冬是来年丰产丰收的关键一步,希望广大渔民转变观念,以科学的方法搞好鱼类越冬工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