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发病率高、产量

[读音:chǎn liàng产量是个通用性很强的词,一般是指人或机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

低,养殖成功率

[成功率,读音chéng gōng lǜ,汉语词语,指获得成功的概率、比例。]

广东江门黄布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技术要点浅谈

越来越低,如何才能取得养殖成功呢?我们分析总结了江门黄布地区传统的养殖方案,寻找失败的原因,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使得近两年本地区养殖成功率逐步提高。以下为笔者分析失败的原因及养殖成功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

养殖失败的原因,我们总结以下三点:

1、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放养密度在5-7万/亩,中期投饵量大,对水质要求高,管理压力大,水质快速恶化,引起的中、小对虾发病比较常见。

2、增氧

[ ...]

能力弱

低于1kW/亩的增氧能力或不经常开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导致前期出现水体藻相不好、溶氧偏低或水浑引起的亚缺氧状态,从而降低对虾的抗病力和生长速度。

3、养殖水体浅

养殖户朋友选择80-100cm水位放苗,这样的水体受天气影响较大,会增加气泡病

[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

的发生几率。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的“增氧增产

[增产是汉语词汇,读音zēng chǎn,解释为增加生产,增加产量。]

”理念。关键在于12个字“合理密度、加深水位、强力增氧”。主要在于:

1、首先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减轻管理压力,缓解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

鱼载量,保证合理产量。

2、通过加深水位来保持水质稳定,降低气泡病发生几率,保证虾苗较高的存活率。

3、加强增氧能力可以有效稳定水体,减少病害发生,在养殖中后期根据情况使用“底加氧”、“氧速保”等增氧产品辅助增氧,尤其要在机械增氧的池塘加大使用量,才能保证更快养成大规格虾。

增氧能力较强的池塘情况

下面列举出部分案例来分析比较养殖结果。

通过上表分析看出:

1、养殖面积同样为4亩,增氧能力分别1.1kW与1.5kW,产量相差325斤,说明增氧能力与产量成正比。即增氧可以增产。

2、放养密度为5万以上的池塘,出虾规格基本在40尾/斤以上,放养密度在4万的池塘,出虾规格30多尾/斤。说明了合理的密度才能养成大规格的对虾。

3、池塘水深分别为1.5、1.8、2.0m,对应的产量分别700、900、1250斤/亩,说明了水位越深,对虾的产量越高。

我们的养殖朋友周老板,7亩冬棚放苗36万,水深1.7m,6台增氧机,全程遵循“增氧增产”的理念。养殖周期86天后,总投饵量183包,产量6700斤,规格40尾/斤,料比1.07,虾苗存活率77%。到达了增产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只是2016年的部分养殖数据,不难看出保持“合理密度、加深水位、强力增氧”就可以达到增产,从而达到养殖成功。我们也将继续从成功中不断总结好的养殖方案,更好的服务广大养殖朋友们。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