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以来,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

水温升高,气候不稳定,雨水偏多,极易引起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

养殖池塘的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水质突变的处理方法

突变

[细胞中的遗传基因发生的改变。]

,进而诱发大规模的暴发性虾病,给养殖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必须仔细观测水质的变化,做好预防工作,严防养殖池塘水质突变的发生。

  一、对虾养殖池塘为什么会发生水质突变?

虾养殖池塘水质突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现在的养殖模式大多是半精养、精养以及工厂化养殖模式,放苗的密度过高,每亩放养苗种从5、6万到十几万不等,有的甚至达到每亩二十多万,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对虾的单位空间过小,残饵及排泄物增多,池塘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

中的有机废物积累速度加快,水体中氨态氮、**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含量偏高,易引发水质恶变。其二,池塘水体中富营养化,造成水体中藻类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

过度繁殖,当藻类达到一定的密度时,就会发生藻类老化死亡。死亡的藻类**后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还会分泌藻类毒素,造成水质的变化。其三,夏季天气炎热,水温偏高,台风、暴雨过后,极易造成池塘水体上下分层,急剧改变水体的暂时性生态平衡,引起水质突变的发生。

  二、水质突变前有何征兆?

  水质突变并不是不可预测的,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正常的池塘水色应该是黄褐色、草绿色、油绿色,这表明池塘水体里的藻类是由硅藻、绿藻、金藻等有益藻类组成。当水色转变为红色、蓝绿色、酱黑色或白浊色时,即说明水体中的藻类已过度繁殖老防化,有大量死亡的迹象,易发生水质突变。

  2、对虾突然摄食量减少,且易伏在池塘的浅水区域,活力减弱,人走近时也不避开,表明池塘水质对虾类的正常活动有明显的影响,水质有突变的征兆。

  3、好的水质应是水色清亮,在下风口或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周围不产生白色泡沬。如果水色发暗,水质粘滞,在下风口或增氧机周围有大量白色的泡沬,且经久不散,说明水体中的有机质过多,水质老化,有水质突变的可能。

  4、池塘水温持续过高,水位过浅(水深不足1.5米),当天气骤变,有台风或大暴雨来临时,要做好相关预防措施,防止水质发生突变。

  三、水质突变的危害有哪些?

  当由于种种原因,池塘水质突然发生改变时,首先是池塘水质突变导致池塘水体溶氧不足,引起虾类缺氧浮头泛塘死亡;其二是水质突变会引起水体中藻类的大量死亡,藻类死亡**后分泌的毒素令虾类中毒;其三是现时的虾苗绝大多数放苗前已携带桃拉**、白斑综合症**等**,在水质突变时易诱发对虾**病的发生及其它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从而发生极难控制的暴发性疾病,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四、发生水质突变时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1、在夏季高温季节,有条件的池塘应尽量提高池塘的水位,保持水深在1.5米以上,最好能达到2米左右。因为水位深了,池塘中的水体容量也变大了,水体对环境改变的缓冲平衡能力也相对增大了。且水位深了,池塘底部的水温相对较低,对虾伏于池底,不易发生应激反应

[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

  2、暴雨发生时,要开动增氧机,保持池塘水体的上下充分对流,及时提闸排出表层池塘水,以防池塘水体发生分层。暴雨发生后,及时使用“增效葡萄糖”、“维C应激灵”或“对虾**灵”等药物,缓冲水体环境的变化,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离子,增强虾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3、当增氧机打出的水花有大量白色的泡沬,水色发黑、发暗时,水质已老化,有条件的池塘应及时排出部分底层水,加注新鲜的水。同时使用“双效底净”加“长效粒粒氧”一起全池泼洒。

  4、当池塘水质老化,且池塘底泥有臭味时,表明底质也老化,此时要用“增氧型底质改良剂”或“多氧底改王”加“虾用活水素”或“益菌多”一起施用,能起到水质和底质同时改良的效果。

  5、当池塘底泥老化,且严重偏碱时,要先用“解毒救星”或“池塘解毒灵”、“调水解毒灵”等药物降碱解毒,再用“双效底净”加“长效粒粒氧”一起全池泼洒。

  6、当发现池塘中藻类繁殖过度,有老化死亡的迹象时,先用“高效苔藻净”控制藻类的过度生长,再用“虾用活水素”或“益菌多”来消除水体中过多的营养有机物质,就可保持池塘水体良好的水色经久不变,还虾类一个稳定、健康的生长的环境。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