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蚯蚓[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一年四季都可繁殖[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其繁殖是通过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方式来进行的。每年7~9月份繁殖快,其生长、繁殖适温范围为20~32℃,适宜水深3~5厘米,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值以5.6~9为宜,养殖池好保持微流水。在适宜的环境下,水蚯蚓每天繁殖量以整数倍进行,一般下种30天左右即可采收[采收是指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入药部位或**已符合药用要求,产量与活性成分的积累动态已达到最佳程度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从田间将其收集运回的过程。]。那么水蚯蚓怎么繁殖,以及水蚯蚓该如何采收与分离呢,请浏览下面内容。

  水蚯蚓怎么繁殖

  建池

水蚯蚓怎么繁殖,水蚯蚓该如何采收与分离

  水蚯蚓和其他水生动物一样离不开水,所以养殖池应建在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实践证明,城郊生活污水沟旁的零星空地、热电厂排水沟边、小溪河旁、水库坝下、鱼(种)场(站)的渗漏水集散地都是建池的好地方。蚓池宜建成长条形,长10~30米,宽1~1.2米,深0.2~0.25米,这样的养殖池便于精养细管并夺得高产。池埂好用0.25米宽的条石砌成,也可用砖和水泥等建材构筑,以方便饲养管理人员行走踩踏。池底好铺上古板或打上“三合土”(硬底池可不处理)。要求蚓池有0.5%~1%的比降,并在较高的一头设排水沟和排水口,进、排水口均需安装栅栏,以防鱼类、螺等生物敌害闯入。注意,蚓池要有一定的长度,否则投放的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肥料很大部分会被流水带走。如果受场地限制无法建成长条池时,可因地制宜建成曲流形,环流形池等。

  培养基[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制作

  制作优质培养基,不仅能为水蚯蚓提供良好的生活、生长、繁殖环境,而且是缩短产品采购周期从而获得高产的又一技术关键。培养基的底料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例如鱼池底部的淤泥、稻田肥泥、污水沟边的黑泥等,掺进适量的疏松物(甘蔗渣等)、有机物(牛粪等)即成。向蚓池装填培养基的程序是: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其他富含糖分的纤维物,用量为2~3公斤/米2。随即铺上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10~12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基肥,用量为猪、牛、鸡粪共10公斤/米2。接蚓种前再在表面铺一层厚约3~5厘米的污泥,撒上一薄层经发酵处理的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混合饲料,用量为150~250克/米2。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2~5厘米的水层。这时就可引来水蚯蚓种进行接种[接种(inoculate/vacci (inoculate/vaccinate) nate)意为注射**以预防疾病。]了。

  引种与接种

  水蚯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引种时间上没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我国南方地区几乎一年四季都可引种接种,北方地区则应在水温达到10℃以上时引种培育。通常以春季和初夏引种培育的当年产量较高。

  水蚯蚓的种源我国各地都不缺乏,不必去异地长途运输。一般来说,大城市内的明沟暗渠、城镇近郊的排污沟、排污口、港湾码头和禽畜饲养场及屠宰场、皮革厂、制糖厂、食品厂等的废水坑凼等处,天然水蚯蚓比较丰富,可以就近采种。注意用作种子的水蚯蚓不必淘洗得很干净,可连同部分泥、渣一起运回,下种时适当折算成纯蚯蚓就行,因为淘洗不仅损伤蚓体,而且会把大量的蚓卵(卵茧)也洗掉。各地所产的天然水蚯蚓种类可能不完全相同,但都是当地的优势种群,具有适应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的生物特性,适合作为人工养殖的对象。

  接种工作就是把采运回来的蚓种均匀地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接种量的大小与蚓产量的高低及距第一次采收日期的长短呈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以500~750克/米2的接种量较为经济、合理。在水温25~28℃的自然条件下,接种30天后测定,每平方米培育池的日产蚓量可达500克左右。

  饲料与投料

  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酸味的粮食类饲料,禽畜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也是它们的优质饲料。但是所投饲料(尤其是粪肥)预先应腐熟、发酵,如果让其在蚓池内发酵产生高热便会“烧死”蚓卵与幼蚓。其中粪肥可按常规在坑凼里自然腐熟;粮食类饲料在投喂 16~20小时加水发酵,在20℃以上的室温条件下拌料。方法是混合加水,加水量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为度,然后铲搅成堆,拍打结实后,盖上塑料布。如果室温在20℃以下时,需加酵母片促其发酵,用量是每1~2公斤干饲料加1片左右。例如:在头天下午3~4点钟拌料,第二天上午即能发酵熟化。揭开塑料布有浓郁的甜酸酒香味即证明可以喂蚓了。

  要使水蚯蚓繁殖快、产量高,必须定期投喂饲料。接种后至采收前每隔10~15天,每亩应追施腐熟粪肥200~250公斤;自采收开始,每次收后即行追施粪肥300公斤左右,粮食类饲料适量,以促进水蚯蚓快繁速长。投喂肥料时,应先用水稀释搅拌,除去草渣等杂物,再均匀泼洒在培养基表面,切勿撒成团块状堆积在蚓池里。投料前要关闭进水口,以免饲料漂流散失。

  擂池与水体管理

  这是饲养管理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方法是用“T”形木耙将蚓池的培养基认真地擂动1次,有意把青苔、杂草擂入泥里。擂池的作用,一是能防止培养基板结;二是能将水蚯蚓的代谢废物、饲(肥)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驱除;三是能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杂草的繁生;四是能经常保持培养基表面平整,有利于水流平稳畅通。水深调控在3~5厘米比较适宜。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太阳能提高池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利保温和防冻;盛夏高温期池水宜深些,以减少光辐射,好预先在蚓池上空搭架种植藤蔓类作物遮*。太大的水流不仅会带走培养基面上的营养物质和卵茧,还会加剧水蚯蚓自身的体能消耗,对增产不利。但过小的流速甚至长时间的静水状态又不利于溶氧的供给和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的排除,从而导致水质恶化,蚓体大量死亡。通常每亩养殖池每秒钟有0.005~0.01立方米(5~10公斤)的流量就足够了。水蚯蚓对水中农药等有害物质十分敏感,所以工业废水、刚喷洒过农药的田水或治疗鱼病的含药池水都不能进入水蚯蚓培育池。

  水蚯蚓该如何采收与分离

  采收与分离

  水蚯蚓的繁殖能力极强,孵出的幼蚓生长20多天就能产卵繁殖。每条成蚓一次可产卵茧几个到几十个,一生能产下100~400万个卵。新建蚓池接种30天后便进入繁殖高峰期,且能一直保持长盛不衰。但水蚯蚓的寿命不长,一般只有80天左右,少数能活到120天。因此及时收蚓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采收方法可采取头天晚上断水或减小水流量,造成池缺氧,此时的水蚯蚓群聚成团,漂浮水面。第2天一早便可很方便地用聚乙烯网布做成的小抄网舀取水中蚓团。每次蚓体的采收量以捞光培养基面上的“蚓团”为准。这种采收量既不能影响其群体繁殖力,也不会因采收不及时导致蚓体衰老死亡而降低产量。

  为了分离水蚯蚓,可把一桶蚓团先倒入方形滤布中在水中淘洗,除去大部分泥沙,再倒入大盆摊平,使其厚度不超过10厘米,表面铺上一块罗纹纱布,淹水1.5~2厘米深,用盆盖盖严,密闭约2小时后(气温超过28℃,密闭时间要缩短,否则会闷死水蚯蚓),水蚯蚓会从纱布眼里钻上来,揭开盆盖提起纱布四角,即能得到残渣滓完全分离的纯水蚯蚓。此法可重复1~2次,把渣滓里的水蚯蚓再提些出来。盆底剩下的残渣含有大量的卵茧和少许蚓体,应倒回养殖池继续让其孵化生长。

  暂养与外运

  若当天无法用完或售尽,应将水蚯蚓暂养。每平方米池面暂养水蚯蚓10~20公斤,每3~4小时定时搅动分散一次,以防集结成团缺氧死亡。需长途运输时,途中时间超出3小时以上的,应用双层塑料膜氧气袋包装,每袋装水蚯蚓不超过10公斤,加清水2~3公斤,充足氧气。气温较高时袋内还需加适量冰块,确保安全抵达目的地。冰块可用小塑料袋装盛,并扎紧袋口后放置四周。

  以上就是水蚯蚓怎么繁殖,水蚯蚓该如何采收与分离的全部内容,相信浏览了以上内容,可以帮助您解决一些问题了吧。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