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海洋大学

[以“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为校名的学校,主要存于中国。]

水产与生命学院 曹海鹏

     上海绿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李家胜

一例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细菌性白斑病的诊治体会

  2012年7月,笔者接到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

[大洼县名取自大洼镇,因地势低洼而得名,隶属于辽宁省盘锦市,于1975年建县,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沿海开放县,是辽宁省15个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县之一,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与渤海翼上的重要节点。]

养殖户庞老板报告其养殖的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出现细菌性白斑病

[白斑病,是医学上对以皮肤白斑为主要症状的一些疾病的统称。]

后,经远程诊断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1基本情况

  

  该养殖户养殖面积为300亩,平均水深为1.0~1.5m,2012年5月每667m2投放虾苗10万尾,并一直使用池塘水体微生态调节剂AQ-I调节水质,因管理严格,使用方法得当,养殖效果不错。

  但2012年7月初,该养殖户的部分虾塘连同周围养殖户的虾塘共50多亩,开始出现了白斑病。由于担心该病为**性疾病,因而果断进行了问诊。

  2临床症状及诊断分析

  肉眼检查:病虾反应迟钝,头胸甲

[头胸甲,是汉语词汇,拼音是tóu xiōng jiǎ,一般指被覆动物体表的坚硬结构。]

壳上有点状斑点,头胸甲不易剥离,甲壳完好。显微镜检查:病虾甲壳上有不明显的点状小洞,这与**性白斑病“头胸甲易剥离、头胸甲壳上有鱼鳞状白斑”的典型病症不同。此外,肝胰腺匀浆液经革兰氏染色后可发现大量短杆状细菌,故诊断为细菌性白斑病。

  3治疗方案

  根据以上症状与诊断分析,笔者给养殖户开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

  马上使用养殖水体微生态杀菌剂AB,每2亩用1包(227g),5d1次,连用3次。在AB使用期间,继续使用AQ-I。具体用法为:每次投完AB,间隔2~3天使用AQ-I。按照该方案严格搭配使用AB和AQ后,病虾即痊愈。

  该养殖户由于看到了治疗方案取得显著效果,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持续按照该方案进行养殖。2012年9月,正当当地的养殖户认为对虾养殖度过危险期的时候,当地的一次大幅度降温又导致对虾养殖发生了惨重损失。然而,由于该养殖户一直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对虾养殖,降温并没有造成其养殖的对虾大面积死亡,与周围养殖户的对虾养殖损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0月8号该养殖户300亩虾塘开始捕虾,最后统计平均亩产约有500kg,一年的忙碌换来了养殖的大丰收。

  4小结与讨论

  该病的发生原因,一是由于养虾密度高,残饵、排泄物增多,造成池内水质、底质变坏,病菌大量繁衍。二是对虾在恶劣水环境中自身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和抵抗力下降,经大量病菌侵袭而诱发细菌性白斑病。

  对虾养殖过程中,要坚持定期检测水质,每天巡塘。一旦发现塘中有病虾,不论病虾数量有多少,都要果断按照上述方案采取治疗。否则,极有可能继发各种细菌、**综合感染,造成病虾大规模死亡。

  对虾养殖中后期,随着对虾的不断生长,残饵、粪便也逐渐增多,对虾病害发生频率增加。因此,必须做到无病先防,按照上述方案在整个对虾养殖周期中使用,保证优良的养殖水质,增强对虾的免疫力和抗应激、抗病能力。目前,江苏省南通如东县

[如东县,隶属于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是南通市北三县之一,东面和北面濒临南黄海。]

兵房镇养殖户黄老板、浙江省平湖广陈镇养殖户沈老板已经将上述方案引入南美白对虾养殖,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发现没有一只死虾,对虾活力足、个头大、体色鲜亮,产量均在450~500kg/亩以上。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