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茎葡萄蕨藻的工厂化养殖关键技术


作者│梁洲瑞王飞久孙修涛汪文俊刘福利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海水是流动的,对于人类来说,可用水量是不受限制的。]产研究所
王欣青岛海葡萄有机绿藻研发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有限公司

长茎葡萄蕨藻[大量研究表明,海藻的主要成分——硫酸多糖具有抗**、抗凝血、降血脂、抗肿瘤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但至目前为止,研究的海藻硫酸多糖主要来源于红藻与褐藻,来源于绿藻的极少。]别名凸镜状蕨藻。长茎葡萄蕨藻的营养与保健价值较高,近年来在我国开始兴起养殖。因长茎葡萄蕨藻外观**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有如串串葡萄而得名“海葡萄”,其食用口感类似鲑鱼卵却没有鱼腥味。长茎葡萄蕨藻主要分布于日本冲绳、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北部等热带太平洋沿岸以及马尔代夫群岛、肯尼亚、阿拉伯海等热带印度洋海域。通常有越长的直立茎[植物的茎的生长主要分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大部分植物是直立茎生长,比如树木。]且果实累累的长茎葡萄蕨藻,价位越高。目前全世界长茎葡萄蕨藻产量最大地区为日本冲绳,在日本年销售量已超过600吨,日本的优等品长茎葡萄蕨藻市场价约300美元/千克。

长茎葡萄蕨藻的繁殖以无性繁殖方式为主,起源于日本冲绳县。在日本,自1985年起就开始开展长茎葡萄蕨藻的海上人工繁殖,1989年又开始在陆地温室内,结合海洋深层水进行养殖,但其专利技术很少外流。近年来,我国福建、海南等地也慢慢兴起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但规模都远远达不到产业化水平。而目前,青岛海葡萄有机绿藻研发养殖有限公司已达到长茎葡萄蕨藻规模化养殖技术水平,其技术成果使长茎葡萄蕨藻的单位产量及养殖规模达到国内同类技术领先,产量高且稳定(每个季度产量为12.5~15千克/米2)、产品质量高(直立茎普遍较长,平均长度达8厘米以上)。

本文围绕着长茎葡萄蕨藻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关键环节,对长茎葡萄蕨藻的工厂化养殖设施条件、苗种引进技术、苗种扩繁与高效养殖技术和收获技术等进行阐述,以为我国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产业提供参考。

一、工厂化养殖设施条件

1.养殖大棚
养殖大棚长36米、宽15米,最高点4.2米,采用混凝胶质圈梁,为拱形钢塑结构框架,以保证棚体坚固且防腐。养殖大棚采用防紫外线棚膜,以使藻种免受紫外线伤害。棚内设计适宜[适宜的表达意思是“恰当的,不超过心理预期度的,与某事不冲突的,相吻合的”。]的遮光帘,以有效控制不同时段光照强度。每个养殖大棚设有养殖池28个,呈4列7个池排列,列与列间距1米,池与池相连。


2.养殖池
每个养殖池长4米、宽2米、深1.5米。养殖池内壁使用食品级玻璃钢树脂涂层,以隔绝混凝土与海水接触而释放的有害物质。每个养殖池内设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两水口成对角。

3.养殖浮床[浮床是离子交换器的一种,是纯水处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用于锅炉、热电站、化工、轻工、纺织、医药、生物、电子、**能及纯水处理的前道处理,同时也是大型场所**净水设备之一。]
每个养殖池放置浮床6个,浮床的材质使用饮用水管道做框架,上面铺设塑料网格两片,苗种置于网格之间,网格的孔径不小于5毫米。放置好苗种后,网格与饮用水管道之间用塑料扎带来固定。浮床的吊绳及其他配件尽量使用塑料材质以防止海水的腐蚀。


4.太阳能发热发电设备
太阳能发热发电设备是一种集热、蓄热、蓄电,并可通过电脑控制水温的设备,可把海水迅速加热,以能进行全年无休的养殖工作,该设备低能耗、无排放,可以节省传统加热设备所耗大量的电费、煤炭费(只在无光照采集的情况下启动电辅助设备)。

5.海水处理系统
由养殖基地向海底铺设约200米的取水管道,抽取海水上来需先经过初级沉淀池,沉淀后的海水进入第一个砂滤罐进行初过滤,再进入第二个砂滤罐进行深度过滤,然后经过软水处理系统,最后进入海水储水罐待用。

二、苗种引进的运输技术要求

1.藻种用海水湿润后的纱布小心包裹后,装在扁平的密闭容器中,密闭容器再装在泡沫箱中以维持适宜温度,容器与泡沫箱之间留有2厘米以上的空间。

2.容器内温度保持在20℃较为适宜。

3.使用长期合作的航空物流公司,使用航空运输可以减少藻种在路上颠簸的时间,固定合作的公司可以约定注意事项避免过重的摔打。

4.藻种到达养殖基地后首先经历48小时以上的缓释[缓释制剂是指通过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放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从而起到更佳的治疗效果。]过程然后才进行挑选。
5.挑选出健壮藻体,暂养待用。

三、苗种扩繁与高效养殖技术

1.养殖期
在青岛的自然水温下,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期是每年的5―10月。

2.养殖浮床水深
养殖浮床的水层可通过升降托绳来调节。养殖初期水层一般控制在约80厘米处,中后期再逐渐提升水层,一般情况下经过5~8天的萌芽期,直立茎每生长1厘米,浮床向水面升高2~3厘米。养殖后期,长茎葡萄蕨藻匍匐茎的延长使藻体铺满浮床,藻体密度明显增加,藻体间相互遮光使部分藻体受光明显不足,影响整体的快速生长。这时可以适当再提升浮床的水层。

3.苗种数量
初始投放苗种数量一般为每片浮床2~4千克。

4.水温
在整个培育过程中,温度通常控制在24~28℃。

5.光照
调控光强是长茎葡萄蕨藻苗种繁育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苗种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并根据不同天气条件,采取多种调光措施,特别要回避中午强光的直射,以免造成苗种的损伤。通过调节室内的遮光帘,使长茎葡萄蕨藻处于所需的光环境下,光强通常控制在8000勒克斯左右。光照不足会导致藻体生长缓慢,颜色偏深绿,且直立茎较短。

6.营养盐
在长茎葡萄蕨藻苗种培育期间,自然海水中的氮和磷的含量不能满足苗种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改善营养条件是十分必要的。适宜的氮(NO3--N)浓度8~10毫克/升,磷(PO43--P)浓度为1~2毫克/升。氮、磷肥的补充量以每日循环水中加入的新水量为计算标准。

7.盐度和pH
除了每日多次测量水温和光强外,盐度和pH的监测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每日要监测一次盐度和pH,适宜盐度在30~36,适宜pH为7.8~8.1。

8.海水的更新
适当地充气及流水培养是培育出优质长茎葡萄蕨藻的必备条件。从苗种生长和生产成本两方面来考虑,养殖池每天至少完成1次水量的更新。遇到病害发生等特殊情况,新水更换量要适当加大。

9.洗刷
浮床要经常洗刷,常用的方法为拍打法,即两人通过手持浮床,在略大于浮床的长方形水槽的水面处将浮床一起一落反复拍打。刚开始洗刷时手力应较轻,随着苗种的生长,洗刷的手力可以逐渐加重。

10.其他方面的监测
除了上述监测外,其他方面的水质监测(如溶解氧、二**碳及某些重金属离子等),有条件的单位也应每日进行监测。

11.病害防治
每天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病害发生及杂藻繁生情况。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及时解决。如发现藻体附生有过多硅藻,可适当增加藻体入水深度,减弱光强抑制硅藻的过度生长繁殖。

四、收获技术

2~3个月的养殖周期后即可收获,每次收获的重量一般为投放苗种重量的3倍以上,这时一般长茎葡萄蕨藻直立茎的长度最长在8~10厘米范围内。收获时将整片浮床从水里取出,取下全部藻体,放入缓释池内经过48小时缓释,缓释的过程可以使受伤的藻体创伤面得到修复。缓释后的藻体放入麦饭石清洗池(麦饭石具有天然抗菌防腐作用)中清洗,沥干水后,从中挑选直立茎为8~10厘米的长茎葡萄蕨藻进行包装。包装要选用密闭的容器,保存温度在20℃最为适宜,销售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重力摔打。商品长茎葡萄蕨藻在常温下(15~25℃)的保存期限为5天,且不能放置于冰箱。


五、小结

长茎葡萄蕨藻工厂化养殖的较佳环境条件为:温度控制在24~28℃范围内。光强控制在8000勒克斯左右,适宜的氮(NO3--N)浓度为8~10毫克/升,磷(PO43--P)浓度为1~2毫克/升,适宜盐度在30~36范围内,适宜pH为7.8~8.1。



1.来源:《科学养鱼》杂志社
2.作者:梁洲瑞王欣王飞久孙修涛汪文俊刘福利
3.《科学养鱼》杂志社微信号:kxyyzzs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