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鲢鱼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养殖户开始采用人工繁殖技术繁殖鲢鱼苗[也叫“鱼花”。]。下面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了鲢鱼繁殖技术的内容,养殖户们可以了解一下。

鲢鱼人工繁殖

1、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培育

鲢鱼繁殖技术

1.1 亲鱼培育池

亲鱼培育池的面积2000至3000平方米,水深1.5至2.5米。位置处于催产[读音催产 cuī chǎn1基本解释[expedite child delivery] 采取措施促使胎儿产出。]池附近,排水方便,环境安静。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1.2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每亩池塘放养亲鱼30至50尾。雌雄比例为1:1或1:1.25.为了利用饵料和调节水质,在以鲢亲鱼主养的条件下,每亩还可混养鳙亲鱼6尾,雌雄比例为1:1.

1.3 饲料

鲢亲鱼的天然饵料以浮游植物为主,通过池塘施肥,培育水质,就能使其生长良好;鲢鱼还喜食各类精饲料,为了增强体质,在产后、秋季和早春适当增投部分麸、糠类精饲料有利于性腺发育。一般每天每亩投喂麸、糠类饲料3至5千克。

2、亲鱼催产

鲢鱼的催产时间为5至6月。在催产前先要进行亲鱼的选择。亲鱼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催产效果,鉴别标准为雌性鲢鱼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红润、圆钝;雄性鲢鱼胸鳍棘较粗糙、大而长,用手轻压腹部有白色**流出。

水温在18摄氏度[摄氏度是摄氏温标(C)的温度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以上时均可进行**,但**的佳水温为22至26摄氏度。鲢鱼催产所用的催产剂是绒毛膜*****。催产剂的用量为雌性鲢鱼每千克体重1000单位,雄性减半。催产剂可1次注射或分2次注射。第2次注射要与第一次注射时间隔6至12小时。第一次注射量为注射总量的1/3,将注射后的亲鱼放入排卵池内,排卵池一般设计为圆形,这样在注水管沿池壁切向注水时可以形成水流,以达到**亲鱼的排卵的目的。过六小时后放掉2/3池水,将亲鱼捞出进行第二次注射,将催产剂的余量注入鱼体。第二次注射后将亲鱼重新放回排卵池并继续注水。从第二次注射到排卵的时间一般为9至12小时。收卵以产卵后一小时为宜。捞出亲鱼后将池水放净,这里要注意的是在产卵池排水口处要放置一个八十目细纱网,以防鱼卵随水冲走。水放干后将鱼卵收集到盆中就可以进行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了。

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指通过人为模仿母鸡孵蛋的行为,制造适宜的环境,对鸡蛋进行孵化。]是在人工管理条件下将鱼苗孵出。常用的孵化池是环形的,鲢鱼的受精卵就是在这个环道中孵化的,孵化时从环道底部的鸭嘴出口持续进水,水经过滤水纱网从池中间的出水口排出,这样就可以保证鱼卵在流水状态下孵化。孵化开始前,要对孵化池进行消毒,在池中加入少量清水,放入高锰酸钾[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配制成0.1%的高锰酸钾溶液,用高锰酸钾溶液刷洗池底、池壁、防逃网和管道,然后用清水冲洗两遍,再加入清水就可以将鱼卵放入孵化池进行人工孵化了,每立方米水体放受精卵70万至80万粒。打开进水阀门,进行流水孵化。

鲢鱼卵的孵化水温必须相对稳定,应在20至24摄氏度范围内。在孵化环道中,常常因为水中的大量杂物和有害生物聚积在滤水纱网上,堵塞纱网,使水无法通过进入出水管,致使环道内水位上涨溢出,造成损失。尤其是在鱼苗破膜后,卵膜难以溶解,更易堵塞纱网。所以在孵化期间工作人员对纱网要勤观察,勤洗刷,鱼卵未破膜时每隔1小时刷1次,估计快破膜时每隔半小时刷1次,发现有鱼苗破膜后,每10至15分钟刷1次。

在孵化期间还要做好防治病害工作。鲢鱼卵易患水霉病,在孵化期间每立方米水体可泼洒1至3克的漂**进行防治。就这样经过2到3天鱼苗就可孵化出来了。由于孵化池中鱼苗的密度较大,因此会产生大量的污物,这些污物如不及时清理会影响鲢鱼苗的成活。所以在鱼苗孵化出来后每天要对池水清理2次。大家看这就是清理池水所用的工具。它是在铁框中间均匀的绑上几根棉线制成的,清理池水时要将工具框插入池水中,随着池水的流动一些污物就会粘附在棉线上,慢慢地将工具上提至池外,就会看到棉线上粘附的污物,由于此时刚孵化出的鱼苗还很小,因此很容易被粘在棉线上,为了减少损失,提出工具后还要将工具放入池水中间的网中并轻轻晃动工具使上面的鱼苗回到水中。在清污工作完成后再将这些鱼苗放回孵化池中。

鱼苗孵出3至5天后,当鱼鳔已充气,卵黄囊基本消失,开始平游,能开口主动摄食时,即可出苗。

3、鱼苗培育

孵化出膜后的鱼苗要进行培育,培育鱼苗要做好池塘的选择,备好饵料和加强日常管理几项工作。

3.1 池塘选择

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2000至300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深2米至2.5米,池形东西走向,环境安静,四周无高大树木及建筑物,以便鱼池采光、通风。池岸整齐,堤坝牢固,池底平坦,保持淤泥10厘米至20厘米深,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池塘保水保肥性好,便于拉网操作。池塘水源稳定可靠,进排水方便。电力、排灌机械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3.2 清塘

放苗前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或漂**4至5千克均匀泼洒池塘。

鱼苗入池前10天注水50厘米左右,注水后,就要施基肥了,可每亩用腐熟的鸡粪200至300千克或腐熟的猪粪400至500千克或腐熟的马粪750至1000千克,全池均匀泼洒。一次施足基肥,培育小型藻类,等待鲢鱼苗下塘。

3.3 鱼苗放养

施基肥4至5天后,就可以放养鱼苗了。要严格控制好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鲢鱼苗3至5万尾,不宜过多,以免影响鱼苗培育。

3.4 日常管理

鲢鱼苗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投喂、注水、巡塘。育苗阶段投喂的饲料主要是豆浆,每天泼豆浆1至2次,每亩每次泼10千克。定期注水是确保育苗池池水清新的关键,每隔3天加注一次清水,加注量为5至10厘米,育苗池的池水颜色应为淡绿色,能见度应在25至30厘米之间。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经过20至30天的培育,鱼苗长到3至5厘米,即可分塘饲养或出售了。

了解鲢鱼繁殖技术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养殖户们还需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措施,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鲢鱼的繁殖工作,提高鲢鱼养殖的经济效益。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