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对虾主养区在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前期就出现严重的病害,甚至排塘,导致总体养殖成功率

[成功率,读音chéng gōng lǜ,汉语词语,指获得成功的概率、比例。]

偏低。

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如何拨乱反正,重建水生态

根据各地反馈回来的信息汇总分析:早期有益菌

[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

藻占优势、水质稳定的成功率高;PH稳定且不高的成功率高;弧菌数量低的成功率高。总而言之,环境的产毒力高低直接决定养虾成功率的高低,产毒力低养殖成功率高,产毒力高的则难养殖成功!。

养殖前期PH为何居高不下?为何肥水时容易培起蓝藻甲藻等有害藻类?为何藻类生长不稳定,容易倒藻?弧菌为什么会超标?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因为目前的水源变“软”与“富”所致。

经过多年的规模化养殖,水源的碱度、硬度正逐年下降,尤其是使用**水

[**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养殖用水的更为明显。鱼虾的生长必需要吸收水中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

(如钙、镁、磷、钾、铜、铁、硒等),如每100克虾体内都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钾0.23克、磷0.22克、钠0.16克、钙0.06克、镁0.05克),这些微量元素都是从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

养分中吸收而来的,而水体中的这些微量元素,随着每造鱼虾吸收利用不断消耗掉。

这么多年来养殖积累下来,自然造成了水源中部分营养元素不断消失,再加上粪便、残饵等有机质堆积覆盖在底土表面(使用**水的,水井的周围被有机碎屑堵塞在沙土之间),导致底土中的矿物质

[矿物质(mineral),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

不能扩散到水中,导致水体矿物质得不到有效补充时,就会造成水源中原本充足、平衡的矿物质营养元素变得部分缺失、不平衡,水质变软,渐渐不能再满足高密度鱼虾有益藻的生长需要。

水变软后,水体的营养平衡便被破坏,从而造成藻类和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生长不平衡,有害菌藻逐渐成为水源的优势种群。近年来养殖前期水体PH过高、频发的蜕壳不遂、生长缓慢、水体微生态不平衡,菌藻相不平衡、藻相不稳定等现象,其实都与水体变软有关。此外,如果水中藻类和有益菌数量起落大,就会导致水质指标变化大,也为发光弧菌、黄弧菌、绿弧菌等致病菌爆长提供机会。

因此,在当前环境下要想提高养殖成功率,就必须改变传统养殖的“肥水”观念(新开塘口与使用**水为养殖用水还是可以按照传统养殖操作)。在目前的环境,放苗前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将水源当成“污水”来处理;二是要有“重建”对养殖有利的菌相,以菌带动藻,最后达到菌藻平衡的观念。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提出首先要“定菌选藻”而不是肥水的原因。

定菌选藻三步骤

第一步:打底

水体总硬度偏低(水软)是多年老养殖区域难保水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代表总硬度指标之一的镁离子正不断消耗、减少,而镁离子却是藻类生长非常重要而关键的元素。所以,养殖多年的老塘除了用石灰毒塘外,培水之前其实还应该先适当使用含钙镁的矿物产品白云石粉或碳酸钙(25公斤/亩)打底。

这步骤既可提高水体总硬度、总碱度,又能络合水中重金属离子,提高底土的矿物质,也有利于稳水。

第二步:定菌

养殖水体经过消毒灭菌后,水中的微生物大已被杀灭或**转变为微生物孢子休眠了,此时的水体已变为一池死水。同时,水环境中的微生物残骸、死藻、粪便等有机物质降解转化的途径已经被切断,物质循环传递出现不畅通,所以有必要先构建物质能量循环通道。

定菌选藻这步骤,就是使用有益菌定向构建池塘水生态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通道,定向建立稳定的有益活菌生态系统,最终达到水体微生态(菌藻相)的良性动态平衡,以确保物质能量传递的畅通,减少产生有害物。其有利于随后的培藻。

定菌措施:土塘一般用养底王(5亩/包)或黑金神(5亩/包)、黑膜底高位池与工厂化养虾用活菌王3~6毫升/立方米+益生健肥水型0.2~2克/立方米。

第三步:选藻

定菌后1~2天即可弱光选藻。

具体操作:在放苗前后2~3天,黑霸(2~3亩/包),根据水质情况可重复1~2次,以强化稳固水体生态。

以上3个步骤就称之为“定菌选藻”,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在同一天使用。

定菌选藻相对传统的肥水操作具有以下优点:

①利用活菌生长繁殖产生二**碳提供碳源,提高水体总碱度,稳定pH值,水质稳定。

②可定向构建利于养殖的微生态即定向调控水色(利用菌藻的共生关系即以菌相带动藻相达到定向培藻)。

③利用优势菌群的排他性(竞争抑制关系),可抑制水中原有的有害菌藻(蓝藻甲藻发光菌藻等)孢子复苏与生长繁殖。

④吸附利用转化水中残存毒素,最大限度减少水中毒物,减少中毒反应。

⑤降低水体透明度阻断底部光合作用,减少青苔泥皮生长,定向促使喜弱光的藻类(有益藻类)生长。

正常情况下,水体“定菌选藻”后(一般使用活菌后PH先是飚高后逐渐下降到正常范围,这过程大概要4~5天)PH稳定了即可放苗。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