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到了冬季[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间的季节。]一般鱼塘[鱼塘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都是处于休整期,冬季鱼塘的鱼的产量降低,鱼的生长速度也在减慢,冬季怎样改善鱼塘的环境,改善养鱼的设施,增强蓄水的养鱼能力,下面我就看看冬季鱼塘管理技术。

冬季鱼塘管理技术

1.夯实塘埂,防止渗漏。人工垒砌的塘埂,土块问孔隙多,易渗漏导致塘埂倒塌,因此塘埂要彻底夯实。鱼塘底质为沙土时,上面要覆盖5-10厘米厚的淤泥,起到防渗、保水、保肥的作用。

冬季鱼塘管理技术

2.晒鱼塘,施足基肥。鱼塘建好后,不要急于注水,可先平整塘底,能耙松或犁翻1次,然后晒塘,以促进其中的有机质**、分解,疏松底土,提高地温地力。粪肥和骨粉按10:1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待鱼塘干晒10-20天后,每1/15公顷(1亩)施150-250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作基肥。并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石灰水对塘底进行消毒和中和。然后注水,水深30厘米左右,每1/15公顷放菜子饼10-15千克,牧草100-150千克,浅水浸沤,使其加速腐烂分解。

待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变肥,再注人新水,使水深达100-120厘米,然后再投放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对于酸性较重的新挖鱼塘,不宜急于养鱼,应先晒,再用粪肥、骨粉,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混合泼洒,其比例为3:1:1.然后种上紫云英或黑麦草,当草长到一定高度后,每1/15公顷施用生石灰100-150千克,灌水30厘米左右,浸沤10-15天,待草腐烂分解,耗氧高峰过后,即可投放鱼种。

3.鱼种投放。“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所以鱼种投放时间选择冬季。投放鱼种时要对鱼种进行浸洗消毒,使用3%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或使用1毫克/千克的敌百虫溶液浸洗3-5分钟。投放原则应以草食性鱼为主,肥水性和杂食性鱼为辅,兼顾底层鱼,投放数量要根据水源条件、增氧设备、鱼种大小和养殖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每1/15公顷水面投放大规格鱼种800-1000尾左右时,1/15公顷产量可达400-500千克。搭配比例可按:草鱼及鲂鱼60%,鲢、鳙鱼30%,鲤鲫鱼及其他鱼10%.

4.巧追肥、保持肥水。施迫肥要遵循少量多次,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肥与磷肥相结合的原则。每1/15水面施用有机肥与过磷酸钙(50:1)或尿素与过磷酸钙(1:1)等混合堆肥100千克,并根据水质、天气、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等灵活增减,保持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呈茶褐色、草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30厘米左右。

5.泼洒生石灰,沉泥清水。新挖鱼塘水体浑浊,影响鱼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繁蕴。对此可每隔15-20天施用生石灰1次,用量为每1/15公顷20-30千克,溶水后泼洒,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时也能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

6.勤巡塘,防止浮头与泛池。改良新挖鱼塘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工作人员要勤巡塘,勤注水。尤其是养殖前期水环境差,后期载鱼量大,遇天气闷热,*雨连绵时,易浮头甚至泛池,所以要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成鱼池的冬季管理

一、调好水质、保持水温:水质的好坏及水温是否适宜对鱼类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影响重大,保持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是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当发现池水水质不佳或水温过低时,应放走部分冷水,灌入新水,提高水温,增加溶氧,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

二、合理投饲:在晴暖的天气下,鱼类仍能摄食,有时摄食量还较大,因而要适量投饲。在晴暖的时候,一般每天投喂一次即可,也可2天~3天喂一次,日投喂量一般为秋季的1/6~1/8即可,具体投喂依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三、注意防病:冬季鱼类常见的鱼病主要是水霉病,此病多因鱼体被碰伤或冻伤引起。若发现鱼类感染了水霉病,每亩水面用旱烟杆10千克、食盐5千克~7.5千克熬水15千克~20千克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2次~3次,也可用甲醛泼洒。另外,车轮虫、斜管虫病也可发生,发现后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即可。

四、做好冰封期的管理:我国北方的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有长短不一的冰封期,冰封期间管理应及时做好四件事:

(1)打冰洞,一般每亩打面积0.5平方米~1.0平方米的冰洞3个~4个,天气晴好时还要在洞口投放少量的精饲料;

(2)扫积雪,下雪后及时清除冰面上的积雪,确保池水的光照时间,增强池内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以增加溶氧量;

(3)保水深,池水冰下深度保持在2.0米以上为佳,当水位下降过猛,池内水位过浅时应及时加深水位,防止因池水过浅冻伤鱼体;

(4)测溶氧,在有条件的地方,每隔7天~10天测一次水中溶氧,保证溶氧在5.0毫克/升以上,若降至3.0毫克/升以下,采取增氧措施,防止缺氧死鱼。平时也可以经常观察冰洞有无小动物游动,水色是否浑浊变污,水质有无异味等来判断水体溶氧状况,若发现水质恶化变坏,应设法改善水质,增加溶氧。

五、坚持巡塘:冬季管理不应放松,应坚持巡塘制度,注意观察池水水色、池鱼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特种水产品的冬季管理

入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类由旺食转入少食、停食直至进入冬眠阶段。此时要及时做好已达商品规格鱼的起捕上市工作,还要抓好未上市鱼,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的越冬管理工作,让它们过个好冬。

青虾:主要是幼虾、亲虾越冬。选用比较规则、避风向阳、水深1.5米以上,且水草较多的池塘作越冬池。越冬池内,一般每亩可放水草150公斤~200公斤或柳树枝25公斤~35公斤。挑选体质健壮、附肢齐全、体形标准的大虾作越冬亲虾,其中雌亲虾规格为每公斤200只~500只,雄亲虾规格为每公斤140只~240只,雌雄比为2∶1,每亩放15公斤~25公斤亲虾。如果是幼虾越冬,应从12月下旬开始,选择晴天每亩水面放养规格为每公斤2000只~3000只的幼虾20公斤~40公斤,在晴暖天气里,每亩需投喂商品饵料1公斤~2公斤,每7天~10天投喂1次,饵料要求少而精。

黄鳝:入冬前,它需要大量摄食,贮积养分。当气温下降到15℃时,就应投喂优质饵料,使之达到膘肥体壮,以利安全越冬。当气温下降到10℃左右,黄鳝即处于休眠状态,不出洞也不觅食,这时可将池水排干。为保持池泥湿润温暖,可在上面覆盖少量稻草或草包,以免结冰而使黄鳝冻伤致死。在越冬期间,还要注意防止老鼠和禽畜的危害。 鳜鱼 选择背风向阳、面积667平方米~2000平方米、水深2米以上的鱼池作越冬池。当水温降到10℃时,选择晴天进行并塘越冬,每亩囤养规格为10厘米~15厘米的鳜鱼种3000尾~5000尾。拉网前半个月逐渐控制池塘中饵料鱼类的数量。

蚌:水温偏低时,为防止冰冻损伤蚌体,可加深水位,或将蚌沉至深水层,但不能触及池底,要保持水体适当肥度。冬季,要敲碎水面封冰,使水体不缺氧。

河蟹:如果河蟹未达到商品规格,就要考虑越冬。一般在冬季选用土池作越冬池,池内要有高出水面的土墩,水深1.5米,尽量不使池水结冰。池内要布有水草,池埂上铺设柴草,使雪水不会直接流入池内。池内还可适量加些食盐,既利于增加池水渗透压,降低冰点,又有适应河蟹生理需要的一定盐度。

冬季鱼塘管理注意事项

1.尽量不开增氧机,以减少池塘水上下对流,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冻目的;

2.在冰冻或雨雪天气不进行拉网、运输、转塘等操作,以免鱼体受机械损伤而继发水霉病;

3.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监测水温、水质,及时清除死亡个体,以免死鱼腐烂败坏水体;

4.加强水质管理,及时去除池塘水面结冰,每月选择晴天中午前后换水1~2次,但寒流袭击期间,不要加水,防止水温下降;

5.水温回升稳定后,选用**性小的碘制剂消毒水体,或亩泼撒15公斤生石灰或使用底质改良剂;出现冻伤或死鱼的池塘,不要立即施用消毒药,防止鱼虾发生应激反应而加速死亡;

6.根据气温变化,采取适时、适量多次投喂优质饲料;但水温回升初期,不要急于投喂饲料,避免鱼群上浮摄食导致冻伤。

冬季的鱼塘一般在冬季的时候很容易干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因地制宜开辟水路,来供应鱼塘的水源,选择地面径流或者引入河海湖泊、库、堰等无污染的水源,这样可以使鱼塘的死水变成活水,这样可以提高鱼的生长速度,为开春的丰收做出了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我国不少地区实施鱼种秋放,且有不少地方集中在春节期间捕鱼,这就出现了成鱼池塘的冬季管理问题,成鱼池的冬季管理有其特殊性,冬季管理的好坏,一方面关系到今年能否将已养成的鱼类顺利出售;另一方面关系到已放鱼种的池塘来年的养殖。为了保证养殖鱼类安全越冬,以及已经放养鱼种在成鱼池内良好生长,保证来年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强冬季管理。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