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溃烂病
[病因]以细菌感染为主,常伴有霉菌以及寄生虫的继发**染。
[症状]初期感染的病参多有摇头现象,口部出现局部**染,表现为触手黑浊,对外界**反应迟钝[反应迟钝就是无法如正常人一样对**做出恰当的反应,或者反应得较慢。],口部肿胀、不能收缩与闭合,继而大部分刺参会出现排脏现象;中期感染的刺参身体收缩、僵直,体色变暗,但肉刺变白、秃钝,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蓝白色,女,言情作家,编剧。]斑点;末期感染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刺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流行情况]该病是当前养殖刺参最常见的疾病,危害最为严重,多发生在每年1~4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一般在8℃以下),2~3月份是发病高峰期,感染率[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指标之一。]高,传染速度快,很快蔓延至全池,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可达90%。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刺参均可被感染发病,并且幼参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参。
[防治措施]
1)保持养殖水质清新,适时倒池和清池,定期向水体中投放水质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生物制剂[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及有益菌[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以改善水质,增加刺参的自身免疫力及抗病能力;
2)选购参苗时,以体表无损伤,肉刺完整,身体自然伸展,活力好,摄食能力强,粪便较干呈条状的参苗为佳;
3)投放参苗要密度适宜,并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巡池,观察刺参的活动状态、摄食和粪便情况,定期测量水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