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皮病[赤皮病又称出血性**病,赤皮瘟、擦皮瘟等。]常与烂鳃病、肠炎病并发,统称为草鱼三病。该病在我国各个主要养鱼地区全年流行,草鱼、青鱼鲫鱼鲤鱼等多种淡水鱼均能患此病,且主要发生于鱼种放养、捕捞以及运输后。南方地区主要在草鱼中发病,北方为鲤鱼,尤其是越冬后容易爆发本病。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讲草鱼赤皮病的特征,草鱼赤皮病用什么药。

草鱼赤皮病的特征

  通常认为荧光假单胞菌是引起赤皮病的罪魁祸首。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的革兰氏*性菌。其为条件致病菌[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a ) 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也被称为病原微生物,其包括细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等。],当鱼体表完整时,荧光假单胞菌无法通过表皮进入体内;但是当鱼体表面由于输运、捕捞以及放养等受到机械性损伤或者由于感染寄生虫而受损时,该菌则会侵入鱼体发病。

  病鱼头部颜色明显变深、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以鱼体两侧以及腹部为明显;鱼鳍基底部充血,末端腐烂,常呈现扫帚状,俗称“蛀鳍”。上下颌以及鳃盖充血发炎,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形成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由于鱼体受损,病鱼可能会并发水霉感染、烂鳃以及肠炎。通过上述的症状即可初步确诊赤皮病,但是注意与疖疮病相区分,疖疮病得初期鱼体表也发炎充血,鳞片脱落,但是局限在小范围内,且红肿部位高出体表。

草鱼赤皮病的特征,草鱼赤皮病用什么药

  

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 但是以水温25—30℃时为流行盛期。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无法侵入鱼的皮肤。只有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引起发病。发病往往与鱼体受伤有关,是条件致病菌。

草鱼赤皮病用什么药

  疾病早期,全池外泼消毒药1-3次,即可;疾病严重时,则需同时内服药饲。

  

1.外用药

  任选下列一种,外泼1-3次。

  (1)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含有效氯30%) 每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水体放l-1.2克。先将漂**溶于水,滤去残渣后再全池均匀泼洒。

  (2)三氯异氰尿酸 每立方米水体放 0.4-0.5克。

  (3)五倍子[五倍子是倍蚜虫寄生在寄主漆树科植物叶组织内形成的虫瘿长大而成的,盐肤木(五倍子树)是否结倍或产倍多少,关键就在于有无倍蚜虫的产生。]每立方米水体放2-4克,先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

  (4)乌桕叶 每立方米水体放3.7克干的乌桕叶(新鲜乌桕叶4千克折合1千克干乌桕叶)。先将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再煮沸10分钟,进行提效,然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

  (5)大黄 每立方米水体放2.5-3.7克。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进行全池均匀泼洒。

  

2.内服药

  (1)每千克饲料中加复方新诺明2-3克搅拌均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7.14条)。]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5天,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2)每千克饲料中加恩诺沙星3-4克拌饲,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6天,每天投喂2次。

  (3)每千克饲料中加氟苯尼考2-3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4-6天,第一天用药量加倍。每天投喂1-2次。

  以上就是草鱼赤皮病的特征,草鱼赤皮病用什么药的全部内容了。小编建议大家,在捕捞、运输等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以防增加发病机率,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