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氧不足时,水中或底层嫌气性细菌等条件致病菌
[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a ) 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也被称为病原微生物,其包括细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等。]就会成为优势菌群,引发底脏或水分层造成底层亚缺氧后,导致对虾肿鳃、肠炎,体质弱的最终因无法蜕壳而出现游塘现象。
养殖过程中要留意水源的健康,如周边池塘有无排塘等,做好日常池塘的隔离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而保持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即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也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并提高对虾体质。
溶氧的高低,对于保障水环境中众多物质循环顺畅起着主导作用,是决定水中优势菌藻生长的重要因子,是必不可少的生命物质。
溶氧提高了,既能提高对虾活力,也能改善环境,提高合成速率并能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因为当溶解氧不足时,水中或底层嫌弃性细菌等条件致病菌就会成为优势菌群,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统计,约70%的致病菌都是厌氧菌
[厌氧菌(anaerobicbacteria)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或兼性厌氧菌,这就是底脏或水分层造成底层缺氧后,鱼虾容易发病的原因。据此可见,提高水中溶氧,就能创造出不利于病原菌
[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生长的环境,达到抑制致病原菌生长,减少病害发生的目的。
不同的菌类生长所需要的环境都不一样,比如有害的弧菌喜欢低氧的环境,而有益的芽孢杆菌是好氧菌,因此在溶氧充足条件下,芽孢杆菌就会大量繁殖,而弧菌则受到抑制;反之,如果溶氧低,芽孢杆菌就被抑制,弧菌就会大量繁殖。所以水中何种菌类占优势,决定的因素是水中溶解氧的高低,而不单纯是菌类之间竞争的结果。
而且,水体溶解氧含量高,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就少。这是因为当溶氧充足时,环境中的残饵,死藻等有机物
[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进行彻底分解,产生少毒无害的物质;而溶氧不足则会促进水中氨氮、**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硫化氢
[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并加大其毒性,严重缺氧时可造成对虾大量死亡。
所以,针对目前养殖现状,我们提出新的养殖思路——氧高毒清,即对强**物降解络合水中有机质
[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及清除水中的由残饵死藻等有机物**产生的硫化氢、**酸盐等有害物质。
在精养水体中,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产量,我们常常往池塘内大量投加饲料,但碍于现状技术的限制,部分饲料直接溶失在水中,即便是被对虾摄食的部分也不完全能吸收利用,而是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放于系统中。随着养殖期的延长,通过饲料进入池塘中的养殖废物会越来越多,逐渐超过了池塘的承载能力,无法转化与利用养殖废物,致使对虾无法健康生长、生存。因此在养殖中后期,我们不能再单单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还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来减轻水体负担,如使用强**剂**分解有机物、转化**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为藻类能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或使用含铁制剂,钝化封存有机质,或通过排污换水等把有害物质排出池塘外。
具体操作:白天使用福地安+降解灵片或爽水灵+降解灵片,晚上五星护卫+速安。当检测水体和对虾的弧菌超标时,及时适当使用鱼虾卫安和猎狐,将弧菌数量减下去,控制弧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