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酸盐[硝酸HNO3与金属反应形成的盐类。]中毒怎么办?很多水产养殖户经常会问类似的问题。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小编为大家总结了鱼**酸[**酸是一种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a=5.1×10^ -4(298K),是区分伯、仲、叔脂肪胺或芳香胺的鉴定试剂。]盐中毒症状、鱼**酸盐中毒防治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鱼**酸盐中毒症状
**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由池底缺氧造成。在底泥较厚和有机物较多的池塘、水库或湖泊,当水温超过20℃以上时,因养殖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底层有机物发酵耗氧造成池底缺氧,使氨转化为亚销酸盐,当水中**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而造成鱼、虾中毒、甚致死亡,诱发暴发性疾病。
慢性中毒鱼虾,症状不明显,一般肉眼很难看出,但严重影响鱼虾的生长和生活;中毒较深的鱼虾,摄食量减少,活动力减弱,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见人回避反应缓慢; 急性中毒鱼虾,一般发生在清晨,肉眼观察似缺氧浮头,且往往伴随缺氧症状,鱼大多集群,有时甚至集聚得很紧,即使注水解救,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游向水口的情况,太阳出来后,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甚至随时问的推移,症状越来越重,晴天中午都不会解除,有的一直按缺氧解救,只在下午有点缓解,第二天病情更重,连续几天都不能解除,甚至造成大批量死亡,其死亡率高达90%以上,损失十分惨重。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鱼**酸盐中毒防治
一、直接降解法
1、**法
**酸根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具有被**的特性。当介质中的NO2-遇**剂时则会改变氮的价态,发生得失电子的变化而被**,终NO2-离子会转变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的物质。具有****酸根离子能力的物质很多,如: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很多物质,但适合在养殖水体中使用的仅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等几种强**消毒剂。
用强**剂来**NO2-离子使其成为NO3-离子的优越之处在于反应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很少采用这种方法来降解**酸盐,主要原因是在这些强**消毒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酸盐减降解率低(低浓度下降解**酸盐效果不明显,高浓度下会造成药害),此外**法降解**酸盐还存在容易反弹的弱点。在生产中出现以下情况时优先选择这种方法:①正常预防消毒,但**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升左右时,可以选用颗粒型三氯异氰脲酸(如氯立得,能直接到达池底,改良底质,控制**酸盐的生成)全池抛洒,既预防了鱼病又能控制**酸盐;②爆发鱼病需要消毒,**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升左右时,优先使用二元二**氯,既杀灭了病原体,又改善了环境,缩短了康复时间。
2、还原法
近几年来,有些专家在研究时,利用NO2-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性而被还原的特点,考虑使用某种还原剂将NO2-还原降解为易挥发气体而自动脱离反应体系。例如张秀云发现铸铁屑对NO2-有一定的脱除效果,且随铸铁屑量的增加,脱除效果增加。根据标准**还原电位可知,在弱酸性条件下,Fe能将**酸盐转化为N2或氨态氮;薛丽等采用铵盐法在100℃下对含**酸钠的废水处理1h后,废水中NO2-含量达到排放标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NH4++ NO2-→NH4NO2→N2↑+H2O.类似的研究很多,但这些化学反应是需要条件的,仅适合工业水处理。经过水产中国梦研究者的努力,已寻找到了一种适合养殖水体使用的安全经济的还原剂--**酸盐降解剂(出于企业利益,笔者不便公开),并经过先进的制剂技术加工成多个剂型在市场上销售。
该**酸盐降解剂原料成本低廉,约4000元/吨,适合渔药企业生产,因此在降亚产品中占有率较高。该类产品在使用中具有以下优点:①降解迅速,从洒入水体到反应结束,仅5个小时左右,特别适合虾类**酸盐中毒急救;②安全环保,该药结构简单,在水体与**酸盐反应后迅速降解,对养殖动物无毒副作用,也不会引起养殖水体二次污染,值得注意的是该药剂可以在雨天使用;③脱氮彻底,该药将**酸盐态氮直接还原成氮气挥发到空气中,而采用**法生成的硝酸根离子可能会在反硝化菌作用下回流成**酸根;④降解率高,高能达到90%以上,是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使用还原法和**法存在同样的弱点,就是维持时间短,水体**酸盐容易反弹。
3、物理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是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沸石粉、硅胶、活性炭、海泡石等吸附剂,将**酸根吸附在其结构中。这种方法在生产中广泛使用,许多底改产品均含有吸附剂成分。其优点是作用时间短、成本低。缺点是用量大,如沸石粉,50-100公斤/亩。
4、肥水法
**酸盐富含氮肥,是藻类生长繁殖的基本营养。因此,加快水体藻类生长繁殖速度,能有效降低**酸盐的浓度。生产上做法是使用单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生化黄腐酸、腐植酸钠、氨基酸等)、光合作用催化剂、微量元素、硅肥等来实现的。值得注意的是当水体**酸盐偏高,说明氮肥是比较充足的,不要再使用氮肥,加重水体氮循环负担,可以施加磷肥,达到“以磷促氮”的目的。
肥水法降解**酸盐在现代生态养殖中值得推广,但受以下条件制约:①水体透明度要求大于30厘米,如果是因有机质、碎屑等造成的透明度低应泼洒絮凝净化剂;②未来三到五天天气晴好,气温适合藻类繁殖;③水体**酸盐浓度0.4毫克/升以下,还未对养殖动物造成影响时;④水体藻相均匀,如果有害藻占上风,应先进行换水、投放优良藻种等措施;⑤对水样镜检,如果浮游动物太多,应先泼洒杀虫剂。例如在轮虫危害比较严重地区,如果不先把轮虫杀灭掉,无论采取那种方法都很难将**酸盐处理掉。
5、细菌分解法
目前我们知道的是两类细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硝化菌能将**酸盐转化为硝酸盐,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将**酸盐还原成N2或氮**合物。
市场上许多降亚产品都标示主要成分为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但都没有在实践中表现出理想的效果,只能说起到预防和缓解作用。从理论上说,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是能够降低**酸盐的,但是因为它们是化能自养菌,生长繁殖速度慢,要20小时以上才能繁殖一代,加上菌类保存技术、投放后到水体成活率高低、水体环境等各方面影响,造成了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降解**酸盐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假如塘中的溶解氧不足的话反硝化作用[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会更容易发生,反硝化作用可能会把硝酸盐还原为**酸盐,反而使**酸盐在一定的时间上升,所以要慎重。
新研究表明硝酸盐还原为**酸盐是由异化硝酸盐还原酶参与进行的。笔者已成功研制出异化硝酸盐还原酶钝化剂[钝化剂包括:RC-650三价铬铝钝化剂铝无铬钝化剂RC-286镁合金无铬钝化剂铜钝化剂三价铬彩色钝化剂三价铬蓝白色钝化剂...],其具有专性一,不影响其它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生化酶活性。试验表明,池塘施入这种钝化剂后,提高硝化细菌[硝化细菌 ( Nitrifying bacteria ) 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包括**酸菌和硝酸菌。]的生长速率和硝化速率,在30-40天内将**酸盐控制在安全浓度范围内。该药剂几乎不受水体环境影响,有望能彻底解决**酸盐困扰水产业这一世界性难题。相关试验还在进一步完善中。
二、间接控制法
1、换水
换水是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同时也是养殖管理的需要。该方法适应于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小型养殖水体,要求遵循换水的基本技巧,切忌大排大进。换水法控制**酸盐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弱点,宜结合使用底质改良剂。
2、微生物法
当前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酸菌、放线菌等几大类,硝化细菌与上述微生物的不同之处在于:硝化细菌能吸收利用水中高浓度的**酸盐,将其转化为硝酸盐、氮气等无害物质,而上述微生物对**酸盐没有这种降解功能。它们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改良水质和底质,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保证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环。有了这点认识后,我们应该走出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能降解**酸盐的误区,它们起到的作用只是改良环境,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的功能。我们可以将其作为防止**酸盐偏高的一种日常管理措施。当水体**酸盐浓度高于0.5毫克/升,不宜立即使用上述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会在短时间内导致**酸盐浓度上升。针对着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方法将**酸盐浓度降低到对养殖动物无害的水平,然后再来考虑使用上述微生物。
在实际生产中,还有很多方法来控制**酸盐偏高带来的危害,例如各种增氧途径来提高硝化菌效率,使用底质改良剂,泼洒红糖、食盐、硫代硫酸钠等,无一例外,它们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以上就是关于鱼**酸盐中毒症状、鱼**酸盐中毒防治的全部内容,欢迎大家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