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对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需求的增加,海参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成为了沿海地区农民的热门养殖项目。那么,养殖海参需要掌握哪些养殖技术呢?本文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海参养殖技术的内容,养殖户们可以参考一下。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建造养参池
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地理优势,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海区是指海洋的一定区域。]围墙要加厚加固。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所选海区不得有污染,尤其是油类污染,养殖池各留一进、排水闸门,该池海水的更换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量不底于百分之三十左右,池内平均水深1.5米以上。
放人工[人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rén gōng,泛指人造的;人为的 。]海参礁
建造人工海参礁的目的,是为海参提供隐蔽场所,并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供刺参栖息、摄食和夏眠。人工海参礁的材料可以是瓦片、砖头、废弃的扇贝笼,甚至稍大、形状不等的石块也是很好的参礁。参礁的摆放以尽可能的增大海参的隐蔽空间为原则,可以摆放成列状或堆状,参礁投放[投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tóu fàng,是指用甩、撒的办法放置。]的数量根据实际条件越多越好。
参苗的运输
通常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运输参苗。所谓湿法运输,是在运输参苗时,把参苗放在帆布桶里,每桶装参苗300头左右,加水0.2立方水体左右。所谓干法运输,是将参苗放于塑料周转箱中,箱的底部铺放2cm厚的脱脂棉,上面铺放两层纱布,用海水湿透,将参苗均匀平放,外围用塑料布挡风。天气干热时路途中还需适当喷淋海水。
参苗的投放
参苗的投放密度可根据参苗的规格不同而合理控制,按大苗少投放,小苗多投放的原则来调节,通常300-500头/斤大小的苗种投放密度可控制在10-30头/平方米,终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可达35%左右。参苗的投放密度除与水温水质有关外,还与投喂管理有关,合理的投喂质量较好的海参配合饲料能有效的提高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
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投喂
将海参配合饲料用水浸泡10-15分钟,然后均匀泼洒在参礁上及其附近,投喂量按池内海参总重的百分之3-5即可,一般[一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ì bān,是指一样,普通,总体上,相关文献有唐王建《宫词》。]每天早晚各投一次,也可隔天投喂,注意每天投喂时不要向外排水,以免饲料流失造成浪费,7-9月份一般不投喂。
海参人工养殖技术
(一)海上 “筏养”法
筏式养殖就是使用类似养鱼的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在海上进行海参的人工养殖。
筏式养殖的海区要选择三面环山、背**缓、水深5-9米的优良港湾。网箱用板材或是粗细适中的原木制成边长4米或是6米,高度可根据海水的深度和潮差大小定在3-4米。
每年的春秋两季,当海水温度达到8-12摄氏度,是投放海参幼苗的时节。
这时,养殖车间里的海参幼苗每公斤约为200-400头,因为个体较大,身体强健,这时投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像这样6米见方的网箱,可投放每公斤200头左右的海参苗种20-25公斤左右。
在饵料和浮泥比较多的海区,网箱上的食物基本能够满足海参的需求。如果发现食物不够,就要进行喂食。简单的办法就是选择流水通畅的海区,拖一些微生物含量丰富的泥沙进行补充,也可以用藻类自制一些人工合成饵料进行喂养。
平时要经常检查网箱是否破损,及时清除网箱内的鱼苗、螃蟹、海星等天敌以及牡蛎、海绵体等杂物。
筏式养殖海参的优点就是管理方便,收获率高,一般需要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收获成品海参了。
(二)海滩 “圈养”法
凡有虾池、盐池,略加改造就可以进行养殖。还可以在海边滩涂挖土建池。通常选择不易风浪潮破坏的滩涂建池。池的大小、形状依地理环境而定,一般要求长不少于50米,宽不少于30米, 水深潮时在0.8-1.3米之间。
“圈养池”设进出水闸门各一个或多个,闸门处要安装过滤网,防止鱼类和各种敌害进入。
池底模拟海底自然形状,用石块、空心砖堆积成长条垄状,并留有空间作为海参栖息安家的地方。池底要尽可能地保持海参的原生态环境,应移植各种海藻如海带、裙带菜、海草和附着性硅藻类等。投苗前,要对养殖地进行消毒、曝晒。消毒一般采用石灰水等泼洒。
池中苗种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10-15个。
海滩圈养的换水主要利用海水涨落潮差来进行水体交换,也可以利用人工交换水。一般要求每天的换水量在1/3-1/4左右。
圈养海参的饵料以天然饵料为主,根据季节水温、海参个体、放养密度适当添加人工合成饵料。
圈养海参具有投资小、易管理、接近自然环境、海参回收率高、生长快的特点。圈养海参的生长周期一般为两年左右。
(三)海底“播养”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弥补海参天然繁殖的不足,通过人工投放海参苗来增加海区海参密度,从而增加海参的产量。
在水温适宜的春秋季节,自然水温达到8-10度时,选择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将2-3公分以上的海参苗装入网袋或竹筐内,由潜水员潜入海底放入礁石间,让其自然爬行、疏散,自由选择安家的地方。底播的密度一般在每平方米6-7个。底播时应注意池中温度与海区温度的温差,一般不能超过2度。海区要选择流水平缓,饵料丰富,敌害较少。砾石与泥沙相间地海区。
这种方法主要特点是简单易操作、费用低,海参生长在自然环境,生长速度较快,一般2年时间即可收获。
一般情况下,筏式养殖与海滩圈养、筏式养殖与海底播养结合为比较科学的养殖方法。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海参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养殖户们有所帮助。养殖户们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浏览网站相关文章,了解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