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带鱼(Coiliaspp)又叫刀鱼、牙带鱼,是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动物。]在某些地区(黑龙江地区)又叫刀鱼[刀鱼(学名Coilia ectenes Jordan),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与河鲀、鲥鱼和鮰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其实并非刀鱼)、牙带鱼,是鱼纲鲈形目[鲈形目(Perciformes)是辐鳍鱼纲中的一个目,有150科1367属7800种,是世界上鱼类中种类最多的1目。]带鱼科鱼类,其实我们都知道带鱼并不是刀鱼,但是带鱼和刀鱼的区别有哪些呢?本文就通过对带鱼和刀鱼的介绍,做个分析。附带带鱼图片鉴赏。
带鱼图片
带鱼
带鱼,体带状,侧扁。前部背腹缘几平行,体长一般50-70cm,大者长达120cm。头狭长,尖突吻尖长。眼中大,位高,眼间隔平坦,**微凸。口大;平直,口裂后缘达眼下方。下颌长于上颌,突出。牙强大,侧扁而尖,两颌前端各有2对倒钩状大犬牙,上颌具侧牙10-13颗;下颌具侧牙12-14颗。鳃孔宽大,鳃耙(8-14)+(15-24),细短。体表银灰色[银灰色,Silvery gray 浅灰而略带银光的颜色...],无鳞,但表面有一层银粉,侧线在胸鳍[胸鳍(pectoral fin),相当于高等脊椎动物的前肢,位于左右鳃孔的后侧。]上方向后显着弯下沿腹线直达尾端。
体光滑,鳞退化为银膜。侧线于胸鳍上方显着下弯,沿腹缘伸达尾端。背鳍[背鳍(Dorsal Fin)指的是鱼背部的鳍。]1285-145,起点在头后部,延达尾端。臀鳍88-13-13,完全由分离小棘组成,仅棘尖外露,第1鳍棘甚小。胸鳍11-12,短尖而低。无腹鳍。尾鞭状,尾鳍消失。体银白色,背鳍上关部及胸鳍浅灰色,具细小黑点。尾暗黑色。脂肪较多且集中于体外层。
带鱼腹部有游离的小刺,游动时不用鳍划水,通过摆动身躯来向上游动。捕食毛虾、乌贼及其他小型鱼类。洄游性鱼类。带鱼食性很杂而且非常贪吃,有时会同类相食。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息于海洋中、下水层,晚间活动于海水底层。带鱼寿命8年左右,1龄鱼的平均身长18至19厘米,重90克~110克,当年即可繁殖,2龄鱼可长到300克左右。
刀鱼
刀鱼,学名长颌鲚(CoiliaectenesJordan),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与河鲀、鲥鱼并称为长江三鲜。
刀鱼和鲥鱼、河鲀和鮰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很奇特的是,此“长江四鲜”回流过,下游过南通天生港,上游镇江流域开始,其口味就会奇异变化,身价大跌,虽说是共饮一江水,但是地道长江流域喜好江鲜食客不难分别出该鱼出水流域!
带鱼图片
带鱼和刀鱼的区别
带鱼属鲈形目-带鱼科-带鱼属的咸水鱼[广东人一年四季饭桌上都离不开“咸水鱼”,咸水鱼只指生长在海里的鱼,通常指“冰鲜”和“急冻”两种,都是死鱼。]。刀鱼属鲱形目-鳀科-鲚属的淡水鱼[广义的说,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与河豚、鲥鱼并称为长江三鲜。
刀鱼,鱼如其形,体形侧扁狭长如刀。大部份种类的刀鱼分布在东南亚、南亚的热带地区,只有少数品种的刀鱼分布在非洲地区。它们的背鳍细小而透明,臀鳍自腹部开始一直延伸至尾鳍,犹如一片极薄的裙边,就象刀锋一样结合在一起。刀鱼的体色基本上以银灰色为主,也有少数白化品种的刀鱼呈金色,它们嘴里有细小的牙齿。
带鱼是一种较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牙齿发达且尖利,背鳍很长、胸鳍小,鳞片退化,带鱼背鳍极长,无腹鳍,是一种洄游性鱼类。
带鱼图片
以上是对带鱼和刀鱼的区别的介绍,相信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刀鱼和带鱼的概念应该有所了解。从本质上说刀鱼和带鱼完全是不同的,刀鱼是淡水鱼,带鱼是咸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