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利用代用饵料进行海参育苗


盛宝利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3)

仿刺参堪称海参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尤其近几年,仿刺参养殖业更是迅猛发展,已成为山东和辽宁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仿刺参苗种人工繁育工作也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快速发展。目前仿刺参浮游幼体[ ...]育苗[育苗(yùmiáo )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阶段仍然需要培养单胞藻[藻类是植物界最低等的一个门类,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叶绿素或其他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作有机养料,营**生活并主要以细胞**的方式进行繁殖,所以藻类属于自养型真核生物,其中单细胞藻类,由于它们的个体微小,仅由一个细胞组成,肉眼难以看到,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所以在分类学上习惯把单细胞藻类列入微生物的范畴。]作为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该过程任务繁重,且易受污染,造成饵料培养失败或饵料缺口,给育苗生产造成损失。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刺参育苗时间的不断提前,出现了单胞藻饵料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难以与之同步、易老化等缺点,严重影响育苗生产。为简化育苗技术环节,节约成本,同时又保证幼体饵料充足,我们采用营养价值高、使用方法简便的海洋红酵母[酵母(saccharomyce) 是基因**实验中常用的真核生物受体细胞,培养酵母菌和培养大肠杆菌一样方便。]和食用干酵母[干酵母(Dried yeast)又称酵母,为麦酒酵母或葡萄汁酵母的干燥菌体。]等人工代用[不用本来指称某人或某事物的名词,而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词语代替。]饵料进行仿刺参的幼体培育,以解决常规育苗中出现的饵料问题,促进刺参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种参的选择和暂养

1.1种参的采捕时间

由于近年来刺参育苗时间提前到每年的3月中旬,所以种参要在头一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采捕后统一暂养,以使其性腺发育同步,增加单次产卵总量。

1.2种参的规格

选择个体重量在300g以上的个体作为种参,要求刺参体壁厚,无伤病,肉刺完整。

1.3种参的室内培育

每方水体暂养刺参10~20头,种参刚入池头3d保持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稳定,之后可慢慢升温,在1月底之前水温升至12℃,2月中旬升至15℃,保持15℃水温培养,在准备产卵前水温提升至16~17℃待产。升温时切不可幅度过大,以每天1℃左右较合适,否则易导致种参排脏。培育期间日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1/2~1个全量,每天按刺参总重量的5%投喂鼠尾藻[鼠尾藻,学名Sargassum thunbergii,隶属于褐藻门,圆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粉、海泥、配合饲料等。

2采卵、受精和孵化

2.1采卵和受精

采用人工**法使种参产卵。在下午5点左右准备1~2池(具体视种参数量而定)20~21℃左右的高温水,将种参放入。如果种参成熟度好,一般在半小时后就可观察到雄参头部抬起并左右摆动,开始排精,雄参排放约半小时后,可观察到雌参有排卵现象。取样观察到每个卵子周围有3~5个**即可。排卵结束后,将种参捞出,然后泼洒1~2mg/L浓度的青链霉素抑菌,同时投放2mg/L的EDTA络合重金属。

2.2孵化

控制水温不要有大幅变化,一般控制温差在3℃以下。孵化密度一般在3~10个/mL,孵化期间要定时搅水。

3选幼及幼体培育

3.1选幼

一般在30h后幼体可发育到小耳阶段,此时可开始分池。分池前培育池内应先注入5~10cm的清洁海水,以避免幼体进入培育池时受到冲击而致伤。分池方法可采用拖网法或虹吸法,分池后密度控制在0.2~0.3个/mL,培育幼体水温为21℃。

3.2幼体培育

3.2.1水温水温控制在20~22℃之间。

3.2.2投饵小耳幼体阶段代用饵料用量为:干酵母0.3g/m3,海洋红酵母0.3mL/m3,EM菌0.5mL/m3,电解**0.1g/m3,免疫多糖0.1g/m3。同时观察摄食情况,并随着幼体的生长逐渐加大投饵量。中耳幼体阶段的投喂量为:干酵母0.4g/m3,海洋红酵母0.4mL/m3,EM菌1mL/m3,电解**0.1g/m3,免疫多糖0.1g/m3。至大耳幼体阶段增加至:干酵母0.6g/m3,海洋红酵母0.6mL/m3,EM菌1.5mL/m3,电解**0.2g/m3,免疫多糖0.2g/m3。每天的饵料可分两次投喂,上、下午各投喂半量。

3.2.3换水每天换水1~2次,换水量为全量的1/4~1/3。

3.3投放附着基使用人工代用饵料培育的幼体在第8d(自选幼开始计算)便可投放附着基,一般采用常规的透明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网片作为附着基。当出现20%~30%樽形幼体时,第2d就可大量投放。附着密度控制在1头/cm2左右。附着后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利用代用饵料培育的幼体在投放附着基的时间和成活率等方面,与单胞藻培育的幼体相比基本持平。但单胞藻会携带大量的病原菌,易导致幼体烂胃病和烂边病的发生,同时在对投喂单胞藻的幼体进行镜检时也发现幼体发病率高于投喂代用饵料的幼体,可见使用人工代用饵料培育幼体成功率较高。

4稚参的培育

4.1水温控制和投饵

附着基投放完毕后,施药青链霉素2mg/L。水温逐渐提升至24℃,饵料增加至干酵母0.8g/m3,海洋红酵母0.8mL/m3,EM菌5mL/m3,电解**0.4g/m3,免疫多糖0.4g/m3。附着基投放3d后,开始按20g/m3鼠尾藻粉与20g/m3海泥投喂,逐步减少干酵母和海洋红酵母的添加量,进行饵料过渡。

4.2换水

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1/3~1/2。

5小结

干酵母、海洋红酵母等人工代用饵料易于获得和保存,同时干酵母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并含有丰富的脂肪、糖、酶等多种营养成分和某些促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海洋红酵母含有抗**性极强的虾青素,有“超级维生素E”之称,可增强免疫功能,另外,海洋红酵母及其生长中产生的消化酶类、生长因子,可有效地促进刺参对饵料的消化吸收,提高对环境因子的耐受力;EM菌及电解**的添加使刺参幼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更加全面,同时EM菌也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保持了培育环境的稳定性,为刺参幼体的良好发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投喂人工代用饵料避免了投喂单胞藻培养液引起的副作用,利用代用饵料培育幼体也无需进行常规的倒池操作,减少了对幼体的伤害。在外海水环境差的情况下可以长时间不换水,不仅维持了培育水环境的相对稳定,提高了育苗成功的几率,又节约了育苗成本。因此人工代用饵料进行刺参幼体培育应得到推广和普及。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